|
技术交流 | 电路欣赏 | 工控天地 | 数字广电 | 通信技术 | 电源技术 | 测控之家 | EMC技术 | ARM技术 | EDA技术 | PCB技术 | 嵌入式系统 驱动编程 | 集成电路 | 器件替换 | 模拟技术 | 新手园地 | 单 片 机 | DSP技术 | MCU技术 | IC 设计 | IC 产业 | CAN-bus/DeviceNe |
笨笨的问一下 路过的朋友帮帮忙啊 |
作者:noonefour 栏目:技术交流 |
刚开始搞这些 查了好久 结果是手忙脚乱 路过的大虾帮帮忙选一个集成温度传感器 测量范围:-10—— +80℃,测量精度:±0.1℃ 老师布置下来要做 多点(32以上)温度测试 用430的单片机 师哥点了一下 建议用I2C接口 但是查不到什么资料 各大虾有什么建议方案尽管说 给点思路就好 先谢谢了 |
2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computer00 于 2006/2/27 1:48:00 发布:
看看LM74。 |
3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maychang 于 2006/2/27 2:14:00 发布:
LM74精度为:±1.25℃ 还不如DS18B20。但18B20精度也不能满足楼主要求。 为什么要用430单片机?用51足够了。 * - 本贴最后修改时间:2006-2-27 2:31:32 修改者:maychang |
4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computer00 于 2006/2/27 9:46:00 发布:
通过重新标定的方法,应该可以吧。LM74可以分辨到0.065度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
5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noonefour 于 2006/2/27 10:23:00 发布:
笨笨的问一下 路过的朋友帮帮忙啊 主要是老师布置的作业 条件不方便改的 只能请大家帮帮忙 * - 本贴最后修改时间:2006-2-27 11:48:11 修改者:noonefour |
6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noonefour 于 2006/2/27 10:30:00 发布:
笨笨的问一下 路过的朋友帮帮忙啊 再多问下 大虾们不要烦啊 就是单片机(MSP430)和传感器之间用什么总线方式连接(不知问对了没有) 有什么相关资料没? |
7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chunyang 于 2006/2/27 11:43:00 发布:
集成温度传感器无法满足此要求 用热电偶吧,只是麻烦,课外实践只是考察你对规格的理解和相关实现方法而已。 |
8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noonefour 于 2006/2/27 11:47:00 发布:
集成温度传感器无法满足此要求 呵呵 不行啊 老师这样要求的 还是请大家帮帮忙!尽量做出来 |
9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赤铸 于 2006/2/27 11:52:00 发布:
±0.1℃是比较高的精度了,除非你们老师说的是分辨率 |
10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chunyang 于 2006/2/27 20:05:00 发布:
先去确认你的信息是否有错吧 如果信息如实,不妨指出你老师所提要求的不合理之处。 |
11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maoqichun 于 2006/2/27 20:20:00 发布:
若用DS18B20一线器件还要考虑驱动供电和距离问题 |
12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davidli88 于 2006/2/28 0:39:00 发布:
用普通二极管作传感器如何? 二极管的结电压是负温度系数的,记得是-2.5mV/摄氏度。 可用TL431获得50ppm/摄氏度温飘的基准电压,经过限流电阻(兼调零)让二极管正偏,产生0.6伏左右压降,这个电压会随温度变化而在较宽范围内线性变化。将这个电压波动放大,再用带10位ADC的单片机读AD值就行了。 没具体玩过,只作参考。 * - 本贴最后修改时间:2006-2-28 0:41:02 修改者:davidli88 |
13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coldra 于 2006/2/28 0:48:00 发布:
楼上思维很开阔呀,请高手评一下,俺也学学 |
14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maychang 于 2006/2/28 0:58:00 发布:
用二极管测量温度,早就有了 我们就是用二极管测量热电偶冷端温度的。 但不能用玻璃封装的如1N4148,因光照会有光生伏打效应。可以用1N4007。 |
15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likee 于 2006/2/28 1:03:00 发布:
这样高的精确度,不知有几个同学能做出来... |
16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honsing 于 2006/2/28 19:21:00 发布:
如果是测量精度±0.1℃,对学生来说真是太难了 你们老师也未必就能轻松的做出来吧 |
17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sklwolf 于 2006/2/28 20:47:00 发布:
RE 应该指出你老师的不合理. |
18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maoqichun 于 2006/2/28 20:56:00 发布:
用二极管测量精确温度有如下问题 1.即使是同一型号的二极管,其离散性也相当大. 2.在-10— +80℃的大范围内不能保证很好的线性,工程应用时不可能根据每只器件调整补偿. |
19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apad 于 2006/2/28 20:59:00 发布:
学习了 |
20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chunyang 于 2006/2/28 22:24:00 发布:
半导体测温需要做精密补偿才能大范围保证较高的测量精度 事实上,任何集成温度传感IC的内部测温元件均是PN结,且均做了补偿,但普通商用及工业用的这类IC其精度仍不能在那么大的范围内实现0.1度的测量精度,只有医用(注意不是保健品用,二者规范不同)电子体温计所用的精密传感器是0.1度的测量精度,但其测温区很有限,远远不能实现楼主的要求。 半导体测温元件成本低,使用简单,但其温变曲线是非线性的,而且存在离散性,用硬件大范围进行补偿很很难保证较高的测量精度,需要分段进行精密补偿,可以考虑参照温度基准源用软件进行标定补偿,但这种方法因器件的离散性而缺乏一致性,做产品是不合适的,做实验可以考虑。 |
21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davidli88 于 2006/2/28 23:06:00 发布:
chunyang说的不错 我没有实贱就说“这个电压会随温度变化而在较宽范围内线性变化”,真是惭愧 * - 本贴最后修改时间:2006-2-28 23:06:50 修改者:davidli88 |
|
|
免费注册为维库电子开发网会员,参与电子工程师社区讨论,点此进入 |
Copyright © 1998-2006 www.dzsc.com 浙ICP证0304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