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首页 | 行业黑名单 | 帮助
维库电子市场网
技术交流 | 电路欣赏 | 工控天地 | 数字广电 | 通信技术 | 电源技术 | 测控之家 | EMC技术 | ARM技术 | EDA技术 | PCB技术 | 嵌入式系统
驱动编程 | 集成电路 | 器件替换 | 模拟技术 | 新手园地 | 单 片 机 | DSP技术 | MCU技术 | IC 设计 | IC 产业 | CAN-bus/DeviceNe

[教训分享] 一分钱的疏忽造成数万元的损失

作者:maychang 栏目:单片机
还是工业现场经验少
工业现场环境,高温、低温、湿度、尘埃、腐蚀性气体、电磁干扰、机械振动、雷击……


2楼: >>参与讨论
yewuyi
呵呵,我一般都是用运放隔离一下
这种产品对材料成本基本没什么要求,所以用运放隔离更放心。

3楼: >>参与讨论
lemon2008
真佩服您!
 
4楼: >>参与讨论
zouweitao

 
5楼: >>参与讨论
zhwdy81
汽车的也很恶劣,直接放发动机上
 
6楼: >>参与讨论
lrzxc
和yewuyi使用相同的方法
 
7楼: >>参与讨论
sfofyyy
顶!!!
是啊,细节很重要!您给俺上了一课!

8楼: >>参与讨论
kcl123
讨教:50HZ零点算法如何做,谢谢!!!
 
9楼: >>参与讨论
bbstom
确实是个深刻教训! 顶!
安全,可靠,稳定.

10楼: >>参与讨论
dengm
R2 47K 还是太小,应为330K 到 1M
 
11楼: >>参与讨论
sharks
即使用运放,运放的输入端之前以及输出端到ADC之间还是要串电阻
 
12楼: >>参与讨论
sdcw
问一下楼主:
C8051F005是不是抗干扰能力不很好呀?
我现在的产品就是用C8051F005作控制芯片,可是当我开一下日光灯C8051F005就复位了,这是怎么回事呀?

13楼: >>参与讨论
jjg
在C1处并联一个3V的稳压管,效果会不会更好?
 
14楼: >>参与讨论
awey
经验共享,精神可嘉!

很多决定设计成败的地方并不是技术含量,而是细节!
其实细节才是真正的技术含量。
200-500米的信号线引入的干扰信号是很强的,故障不见得是电容引起的。
最好用屏蔽双绞线传输信号。

15楼: >>参与讨论
janesbang
继续努力
这么长的导线 8BIT的AD也是浪费的。用个光偶 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这不是疏忽的问题,是经验的问题。

16楼: >>参与讨论
chunyang
精神可嘉
高手和熟手的差别就在于真正的高手能够很好的重视和处理细节。

17楼: >>参与讨论
yadog
re
这个是设计重大失误了

没有运放之类的缓冲lz居然也敢用

而且lz这种采集电路是不规范的哦

18楼: >>参与讨论
guorock
高手如云啊,小弟领教了!
 
19楼: >>参与讨论
赵崇伟
明显是设计问题,看来你们公司没有熟手
那个电阻是标准电路,应该多看书

20楼: >>参与讨论
BitFu
to sdcw
应该是你的复位电路不太好,如果是普通的阻容复位电路请加大电容容量。

21楼: >>参与讨论
berger008
xijie
很好,我们需要的就是细节!
向被分享者--致敬!

22楼: >>参与讨论
hotpower
限流电阻应该是必需的,当初设计可能考虑不会过压(流)
4~20mA在100欧姆上只会产生0.4~2V的电压,所以不会大于基准电压,故无需分压.

但上电时可能产生很大的冲击,光凭C1是不够的,加R2是稳妥的.

如果当初源电压超过基准电压时,必须分压也就不会出事故了.

所以都是4~20mA/0.4~2V惹得祸...

不过如果真会有24V电压接入的可能,稳压和嵌位还是应该再考虑一下.

以永远满足源电压不要超过基准电压,这样产品才能真正稳定可靠.

感谢楼主的教训及分享.

23楼: >>参与讨论
hotpower
再:楼上的"加大电容容量"在ADC实时采样方面可能是不可取的
哈哈,看错了,原来是"加大"复位电容...不过也不能随便加呀...

* - 本贴最后修改时间:2005-11-6 16:57:24 修改者:hotpower

24楼: >>参与讨论
ocon
确实是低级错误。
 
25楼: >>参与讨论
农民讲习所
一般进AD前是1K电阻+1000P左右电容
是过滤高频+保护。楼主的问题是接同电流环瞬间产生高的电压产生的,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它问题也会产生类似隐患:高压及辐射。即使是电流环也会叠加静电高压和电磁辐射。
所以加47K电阻也不能算办法,最多算一个折中临时解决方案。最好端口加ESD保护器件和稳压管保护。

26楼: >>参与讨论
wayner
好!每个人都来讲一个吧?
 
27楼: >>参与讨论
老狼
这篇文章写得不错。
人非圣贤,那个人没翻过船,建议大家能多写点实用的文章,少一些无聊的口水战。应该加酷。

28楼: >>参与讨论
AVRx007
这个教训虽然贵了点,意义还是有的。
各位准备进入工控领域的,要注意听课了。

29楼: >>参与讨论
oldzhang
教训和经验一样宝贵
能把自己的失误这么详尽的写出,其它高手能做到吗?
教训和经验一样宝贵!!!





* - 本贴最后修改时间:2005-11-8 14:17:46 修改者:oldzhang

30楼: >>参与讨论
liumsn
真的是细节决定成败,受教育了
 
31楼: >>参与讨论
martial
yewuyi,怎么用运放隔离信号??
 "yewuyi 发表于 2005-11-4 15:38 侃单片机 ←返回版面    

呵呵,我一般都是用运放隔离一下

这种产品对材料成本基本没什么要求,所以用运放隔离更放心。 "



32楼: >>参与讨论
martial
yewuyi,用运放怎么隔离??
 
33楼: >>参与讨论
starke
看了,,写的好,,谢谢分享
 
34楼: >>参与讨论
mikezhong
向你学习!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报告,工程师有问题而不乱阵脚的特质!!

35楼: >>参与讨论
qjy_dali
犯错是难免的,但要吸取教训
 
36楼: >>参与讨论
jinggx
小弟还没工作,很高兴在这学到这样的一个实践经验.
 
37楼: >>参与讨论
computer00
看来楼主以前没接触过这方面的吧,200M的线,居然没什么保护
而且是直接进MCU的。


即使插接时没坏,抗雷击肯定不行。

38楼: >>参与讨论
jjg
好个“教训和经验一样宝贵”!顶一下。
“真的是细节决定成败”有同感。

39楼: >>参与讨论
南方的老树
工业控制的产品常规都是要模拟量隔离的
尤其是长线传输开关量和模拟量,防止CPU受到干扰
象这样的产品通常是价格不敏感的和小批量的
如果A/D速度要求不高的话,可以串行AD,然后数字隔离进入CPU
如果要求CPU处理速度不高的话,还可以使用普通的89C51
总成本未必高于使用C8051F

40楼: >>参与讨论
bolofeng
这才是真正的酷帖
讨厌所谓的高手无聊的“指责”,说别人经验少也行,拿出自己的经验来,不要弄不弄从书上搬下一段话来,然后说一些让人悬着的“思想”。
俺就喜欢这样经验+理论+解决方法的帖!

41楼: >>参与讨论
fly1978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都是在失败在成长的,公司挺不错。
个人也挺有钻劲的。

42楼: >>参与讨论
boy364
好文,顶
     顶

     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

43楼: >>参与讨论
MaxHe
123,看得我手痒
1.你讲的电容高频阻抗高是跟什么电容比?

2.加电阻,电容在低速采样时还凑合,采样频率较高时...Zener,rail2rail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3.如果真是24V就挂,第一个是器件本身规格太低(其实低速ADC过压过流保护很容易做的),另一方面说明根本没有考虑过ESD,雷击

44楼: >>参与讨论
americ
很奇怪为什么不用4148
阻容会带来很多问题呀,当然,楼主项目中,信号的影响看来被忽略了。
   



45楼: >>参与讨论
汽车电子
阻容滤波和4148抑制 是 AD输入的典型
 
46楼: >>参与讨论
168zhiyi
感应电压110v
我曾经也作过远程控制设计,接口是RS485,属于差分讯号,两根线,实验OK,安装现场,就不听使唤。经现场人员确认,用氖测电笔分别测得两根讯号线感应电压居然有110v(万用表无法测出);后确认为各工作点电源接地不好,排除后,110v感应电压消失,并正常工作。不知楼顶兄弟与我设计的问题有没有关联!

47楼: >>参与讨论
coldra
很简单,还是想出冷汗
俺做过类似的东西,当时是抄的别的地方的电路,也没有想就做上了,躲过一劫呀,如果没想就给漏了,也是有可能的,真是马虎不得呀,以后做什么都要小心

48楼: >>参与讨论
HIGHWAY
个人来说,还是隔离下可靠
 
49楼: >>参与讨论
杨真人
支持农民~!~
农民讲习所 发表于 2005-11-6 17:48 侃单片机 ←返回版面    

一般进AD前是1K电阻+1000P左右电容

是过滤高频+保护。楼主的问题是接同电流环瞬间产生高的电压产生的,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它问题也会产生类似隐患:高压及辐射。即使是电流环也会叠加静电高压和电磁辐射。
所以加47K电阻也不能算办法,最多算一个折中临时解决方案。最好端口加ESD保护器件和稳压管保护。


最后一段举脚支持。

楼主用104电容显然输入信号并非“高速”。我不了解。从图里猜测这个电路,输入信号是模拟量。102+103行不?471+472? ...


50楼: >>参与讨论
dlwlmlj
真是学习了!
不少的学问呀!
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中提高自己

51楼: >>参与讨论
northerns

 
52楼: >>参与讨论
qczq
你这样的保护还是不够
还是老老实实用运放吧

53楼: >>参与讨论
LFSLY
为舍不多花3元左右运放,而保住上万元的设备?特别是公司名誉!!
 
54楼: >>参与讨论
XZL
俺也贴不上图了
如果是俺,就加一个隔离运放,运放输入端再像你的输入一样。

55楼: >>参与讨论
dbh7024
不错不错,应该注意,
对了,楼主用什么软件画的图?很漂亮

56楼: >>参与讨论
hai827
好帖,支持一下
 
57楼: >>参与讨论
程序匠人
三脚猫的三点想法如下:
1.限流电阻应该再大些,改为1M~10M。
2.限流电阻该大后,为了避免AD口上的电平变化滞后于输入端;应该把电容放在限流电阻前面。或者把电容该小些,换成103如何?
3.AD口接一个4148二极管到VDD,可以钳位。

58楼: >>参与讨论
oldzhang
隔离运放就不烧了吗,运放如何隔离几十伏特的电压
串联电阻加二极管钳位
或TVS钳位才是上策


59楼: >>参与讨论
dengm
不必加运放,要牢记“加个香炉,加个鬼!”
 
60楼: >>参与讨论
zw9882
我要好好学习经验
 
61楼: >>参与讨论
liqz
好贴 学习了
 
62楼: >>参与讨论
zoupeng139
哎,都能作成这样了还被人家说没经验
我得什么时候能熬到这份上啊,急
我是个刚毕业的本科生,好多要自己摸索,好费劲啊,比如我现在想学模电方面的,可感觉无从下手啊!!!!!
请问大侠门你们的经历是怎样的啊?怎样才能成为一名高手啊?

63楼: >>参与讨论
robotone
加运放和隔离的是新手吧
楼主的方法才是好的,基本功扎实。
人家的电路简单实用,是最经济的。规范?那是一般人可以借鉴的;但有可以解决问题的捷径为什么不用?何况这个信号很清晰简单,用rc吸收电路就够了。

64楼: >>参与讨论
rainbowhq
果然教训深刻啊
 
65楼: >>参与讨论
农民讲习所
假货、伪劣产品是怎么出来的?
就是robotone之类的人想出来的。

66楼: >>参与讨论
topdiy
产品可靠性还是个问题
1、R2太大造成电压上升缓慢,影响AD采样实时性.(RC原理特点)
2、简单RC电路降底瞬间电压还可以,缓慢电压就无能为力了,24V高电压下电容寿命也是个问题,长期这样依靠IO口内部的泻放回路保护,影响产品可靠性.
3、建议用上稳压管,TVS管,PTC等元件做保护电路

67楼: >>参与讨论
南方的老树
长距离的数字信号或者模拟信号,不加隔离
降低了MCU工作的可靠性,睡不踏实
楼主的方案即使加上各种保护措施,是否可靠还需要长时间验证


68楼: >>参与讨论
ttjlc
~
 
69楼: >>参与讨论
nanhenan
请问楼主的图是用什么软件画的?
 
70楼: >>参与讨论
oldzhang
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板就可以画呀,很方便的
 
71楼: >>参与讨论
li1yun9
经验是教训换来的啊
 
72楼: >>参与讨论
hlm0147
看来我得改线路了
刚在做个板,犯了同样的错误。
谢谢楼主及各位大虾!

73楼: >>参与讨论
cw
加个限流电阻就可以了,电容应该没有必要
加个限流电阻就可以了,电容应该没有必要

74楼: >>参与讨论
rj17
个人认为首先应该隔离
 
75楼: >>参与讨论
jerrywu75
开发中一不小心,就会有很多意外
一般我会在R2后端对+5V接一个快恢复二极管,二极管的开关时间由干扰脉冲确定!

76楼: >>参与讨论
stern007
长见识了,谢谢
顶……

77楼: >>参与讨论
jhk
加個穩壓管吧老大!
我設計的時候也加個穩壓管的

78楼: >>参与讨论
sharks
做个总结吧
   看了这么多回贴,做个总结:
     
   1.隔离有用么?!有。对于抗共模干扰的确有用。但对于这种差模的尖峰有用吗?
     没有!!
     不管是什么隔离模块也好,运放也好,这个尖峰不也是一样被“隔离”后传到单片机或ADC的引脚上吗? 很多高手不假思索的就做出“没加隔离”的结论,为什么不想到这一点呢?应该说,这个电阻是不管什么隔离,也不管隔不隔离,都要加的。而且我相信很多人即使加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加这个电阻。
   2.稳压管我试过,用47UF电容模拟接入瞬间,结果烧了!TVS也试过,影响线性。但加一个47K电阻,可以承受1000UF电容冲满24V电直接对输入端打火!事实上,不管多大的能量,只要100欧姆电阻能承受,ADC就不会受影响。
   3.图是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板做的,只要用熟练,这是个相当不错的画图软件
   4.加运放隔离的说法我觉得是错误的。如果用运放,不管怎么加,都需要2套这样保护的电路。一套放在输入,保护运放,一套放在ADC前,保护ADC,多此一举。我设计中从不轻易将运放接到单片机IO口上,因为运放上电/下电瞬间,输出可能直接输出电源电压。很多开机烧单片机之类的问题经常来源于此。损坏了还难以追查。
   5.希望大家不要只把讨论的焦点放在这个错误本身,既然把这个教训整理贴出来,就是希望更多人从这篇贴子所讲述的失败教训中获得一点收获和启发,在以后的设计中,遇到类似的电路,能够深刻理解,这篇贴子才有意义。
   6.也希望更多的人把自己的经验教训贴出来,摔了跟头,就要想办法让后人不要再在同一地方摔跟头,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最后谢谢大家把这个贴子顶满了4页。

79楼: >>参与讨论
Quiza
花了一个上午看此贴
受益匪浅啊,临走前顶一下!!!

参与讨论
昵称:
讨论内容:
 
 
相关帖子
最便宜的 双串口的单片机是那款??  PIC、C51。。
再发 无线键盘 的原理图!
51汇编子程序嵌套的问题
有这样一种电路或者器件吗?
Proteus 6中的LED怎么不会亮的。。
免费注册为维库电子开发网会员,参与电子工程师社区讨论,点此进入


Copyright © 1998-2006 www.dzsc.com 浙ICP证0304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