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交流 | 电路欣赏 | 工控天地 | 数字广电 | 通信技术 | 电源技术 | 测控之家 | EMC技术 | ARM技术 | EDA技术 | PCB技术 | 嵌入式系统 驱动编程 | 集成电路 | 器件替换 | 模拟技术 | 新手园地 | 单 片 机 | DSP技术 | MCU技术 | IC 设计 | IC 产业 | CAN-bus/DeviceNe |
各位:基本精度为±(0.8%+1)是什么意思? |
作者:mabaoqiu 栏目:技术交流 |
2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maychang 于 2005/10/28 15:52:00 发布:
意思是±(0.8%)再加一个字 即再加数字量输出的最小分辨值。 |
3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jqlilee 于 2005/10/28 17:03:00 发布:
±100.8% |
4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mabaoqiu 于 2005/10/28 18:11:00 发布:
thanks! |
5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computer00 于 2005/10/30 13:14:00 发布:
举个具体的例子 例如你读数的结果是1000V,那么实际结果就是: 1000±((1000*0.8%)+1)=1000±(8+1)=1000±9 (V) |
6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兰天白云 于 2005/10/30 17:48:00 发布:
有益 |
7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杨真人 于 2005/10/31 1:43:00 发布:
接个龙 computer00 发表于 2005-10-30 13:14 技术交流 ←返回版面 举个具体的例子 例如你读数的结果是1000V,那么实际结果就是: 1000±((1000*0.8%)+1)=1000±(8+1)=1000±9 (V) ---- 500±((500*0.8%)+1)=500±(4+1)=500±5 (V) "...末位有1个字的偏差。" 19996 + 显示值偏高1 19995 . 实际值 19994 - 显示值偏低1 ---- |
8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computer00 于 2005/10/31 9:22:00 发布:
接个龙 因此,读数越小,相对误差就越大。 例如读数为0010,那么就是0010±(0010*0.8%+1)=10±1.08 (V) 所以测量时,应该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量程。 |
9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赤铸 于 2005/10/31 22:25:00 发布:
应该是相对误差+绝对误差 实际系统的误差一般有多种来源(误差源),而且大致分为两类: I. 基本不随测量值变化的,即绝对误差相对固定的误差源 II. 与测量值近似成比例的,即相对误差基本固定的误差源 例如,AD有零点误差和增益误差,前者相当于在实际值上“加”上一个误差项(如1LSB,2LSB),属于I,而后者相当于将AD的变换单位乘以一个近似为1的系数(如1.02,0.99),属于II。如果综合考虑这两者影响,采用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的方式表示AD的精度就比较合理了 |
10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杨真人 于 2005/11/1 8:06:00 发布:
赤铸老大的回答... 我一时转不过弯,理解上有点模糊。 我倾向于 maychang 的理解、表达方式。 maychang 发表于 2005-10-28 15:52 技术交流 ←返回版面 意思是±(0.8%)再加一个字, ---->±(0.8%)相对误差还是绝对误差?这个应该是 II. 与测量值近似成比例的,即相对误差基本固定的误差源 即再加数字量输出的最小分辨值。 ---->ΔLSB(山人认为是这样的) I. 基本不随测量值变化的,即绝对误差相对固定的误差源 * 我认为,这个bit的变化,是跟前面那个0.8有关的,即使是很微小的。 加写“+1”是为了强调AD本身的机械误差。但是脱离了前面那个“0.8”,这个“+1”就有点莫名其妙。 |
11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computer00 于 2005/11/1 9:36:00 发布:
说“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是有点不太妥 因为相对误差或者绝对误差都是用来描述最后的总误差的。 这里的(绝对)误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随测量值改变而改变的,在这里就是那个0.8%; 另一部分是不随测量值改变而改变的,在这里就是那个1。 将公式变形一下,就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来测量结果不一样时,相对误差是不一样的。 |
12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鲍云竹 于 2005/11/1 11:18:00 发布:
computer00和杨真人的例子逻辑反了吧? 应该是实际真值为1000V时,测量结果为 1000*(1±0.8%)±1=991~1009 即是,当被测量值在1000V时,可能得到991~1009之间的任意输出值。 真实值是唯一的,测量输出值可以多样化。 |
13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鲍云竹 于 2005/11/1 11:51:00 发布:
0.8%应该是对于满量程的 精度概念见http://www.sensorok.com/text/2/20040619202153.htm ======================================================== 引用: 计量的精密度、正确度、精确度,是计量的几个基本概念(参见图1) 1.精密度 计量的精密度(PRECISION of measurement),系指在相同条件下,对被测量进行多次反复测量,测得值之间的一致(符合)程度。从测量误差的角度来说,精密度所反映的是测得值的随机误差。精密度高,不一定正确度(见下)高。也就是说,测得值的随机误差小,不一定其系统误差亦小。 2.正确度 计量的正确度(correctness of measurement),系指被测量的测得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从测量误差的角度来说,正确度所反映的是测得值的系统误差。正确度高,不一定精密度高。也就是说,测得值的系统误差小,不一定其随机误差亦小。 3.精确度 计量的精确度亦称准确度(accuracy of measurement),系指被测量的测得值之间的一致程度以及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即是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综合概念。从测量误差的角度来说,精确度(准确度)是测得值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综合反映。 图1是关于计量的精密度1正确度和精确度的示意图。 设图中的圆心O为被测量的“真值”,黑点为其测得值,则 图(a):正确度较高、精密度较差; 图(b):精密度较高、正确度较差; 图(c):精确度(准确度)较高,即精密度和正确度都较高。 ***图见原文*** 通常所说的测量精度或计量器具的精度,一般即指精确度(准确度).,而并非精密度。也就是说,实际上“精度”已成为“精确度”(准确度)的习惯上的简称。至于精度是精密度的简称的主张,若仅针对精密度而言,是可以的;但若全面考虑,即针对精密度、正确度和精确度三者而言,则不如是精确度的简称或者本意即指精确度更为合适。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对计量结果的评价,多系综合性的,只有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才对精密度和正确度单独考虑。那么,为何不去简化(如果说是“简化”的话)一个常用术语,而偏要去简化一个不常用的术语呢!再说,就大多数计量领域和计量工作者来说,已经习惯于“精度”来表示“精确度”或准确度了,何不顺其自然呢? 顺便说一下,本书中所用的“精度”,系指“精确度”(准确度),即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综合概念。 ======================================================= 如果楼主的基本精度和指引文中的“精度”相同的话(即是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综合概念),那么,0.8%就是一个对于满量程的系数。精密度和正确度都是绝对数值,不是相对数值。 例:假定0.8%是对于满量程的,一个可以测量1000V的仪表,精度±0.8%(暂时忽略“±1”),输出误差即±8V。 1)测量一个真实值1000V的源时,示值在992~1008V之间。 2)测量一个真实值500V的源时,示值在492~508V之间。 3)测量一个真实值100V的源时,示值在92~108V之间。 4)测量一个真实值10V的源时,示值在2~18V之间。 再假定0.8%是对于被测量数值的,一个可以测量1000V的仪表,精度±0.8%(暂时忽略“±1”) 1)测量一个真实值1000V的源时,示值在992~1008V之间。 2)测量一个真实值500V的源时,示值在496~504V之间。 3)测量一个真实值100V的源时,示值在99.2~100.8V之间。 4)测量一个真实值10V的源时,示值在9.92~10.08V之间。 示值精密度明显变化从±8V到±0.08V。 一个仪表的精密度是由仪表本身设计制造决定的,应该是一个固定的值,而不是对于不同的被测对象有所不同。 如果仪表的精密度可以随被测对象不同而有所改变,那么仪表也就不需要再分5.0、2.0、1.0、0.5、0.2、0.1……等级了。这些等级都是针对满量程的。 |
14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computer00 于 2005/11/1 13:10:00 发布:
RE: ============================================================= “鲍云竹 发表于 2005-11-1 11:18 技术交流 ←返回版面 computer00和杨真人的例子逻辑反了吧? 应该是实际真值为1000V时,测量结果为 1000*(1±0.8%)±1=991~1009 即是,当被测量值在1000V时,可能得到991~1009之间的任意输出值。 真实值是唯一的,测量输出值可以多样化。 ” ============================================================= 我觉得不是你说的那样。现在是在测量,所以应该是以读数为基准。读数结果为1000, 那么表示的意思应该就是:真值落在区间[991~1009]之间,具体是多少,就不能确定了, 总之是在这个区间之内。所以读数结果就为1000±9。 ============================================================= “例:假定0.8%是对于满量程的,一个可以测量1000V的仪表,精度±0.8%(暂时忽略“±1”),输出误差即±8V。 1)测量一个真实值1000V的源时,示值在992~1008V之间。 2)测量一个真实值500V的源时,示值在492~508V之间。 3)测量一个真实值100V的源时,示值在92~108V之间。 4)测量一个真实值10V的源时,示值在2~18V之间。 再假定0.8%是对于被测量数值的,一个可以测量1000V的仪表,精度±0.8%(暂时忽略“±1”) 1)测量一个真实值1000V的源时,示值在992~1008V之间。 2)测量一个真实值500V的源时,示值在496~504V之间。 3)测量一个真实值100V的源时,示值在99.2~100.8V之间。 4)测量一个真实值10V的源时,示值在9.92~10.08V之间。 示值精密度明显变化从±8V到±0.08V。 一个仪表的精密度是由仪表本身设计制造决定的,应该是一个固定的值,而不是对于不同的被测对象有所不同。 如果仪表的精密度可以随被测对象不同而有所改变,那么仪表也就不需要再分5.0、2.0、1.0、0.5、0.2、0.1……等级了。这些等级都是针对满量程的。” ===================================================================== “示值精密度明显变化从±8V到±0.08V。”你不能把绝对误差当作精度,而相对误差才是。 如果用满量程来计算,相对误差明显就不一样了。 按照你的例子(应该是按照读数来算,不过为了说明问题,就拿你这个现成的来用了),应该是这样: 例:假定0.8%是对于满量程的,一个可以测量1000V的仪表,精度±0.8%(暂时忽略“±1”),输出误差即±8V。 1)测量一个真实值1000V的源时,示值在992~1008V之间。相对误差0.8% 2)测量一个真实值500V的源时,示值在492~508V之间。相对误差1.6% 3)测量一个真实值100V的源时,示值在92~108V之间。相对误差8.0% 4)测量一个真实值10V的源时,示值在2~18V之间。相对误差80.0% 你看相对误差明显在变动,当测量10V,误差已达到80%,明显是不对的。 再假定0.8%是对于被测量数值的,一个可以测量1000V的仪表,精度±0.8%(将“±1”考虑进去) 1)测量一个真实值1000V的源时,示值在991~1009V之间。相对误差0.9% 2)测量一个真实值500V的源时,示值在495~505V之间。相对误差1.0% 3)测量一个真实值100V的源时,示值在98~102V之间。相对误差2.0% 4)测量一个真实值10V的源时,示值在9~11V之间。相对误差10.0% 测量结果越小,误差越大,因为受±1的影响增大。 |
15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t14495716 于 2005/11/1 14:29:00 发布:
顶贴公司,不收钱,只顶贴。 |
16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鲍云竹 于 2005/11/1 16:52:00 发布:
和computer00继续讨论 :-) 当仪表的精确度没有被有效校准前,仪表是不可靠设备。测量仪表的可靠性的物体一般是“源”。 现在是讨论仪表的测量精确度,应该认为仪表本身的示值是不真实的,以此示值趋近于真实值的程度来分析仪表的测量能力。 基本精度(0.8%+1)即是说该仪表能够对大于满量程的1/125的信号进行有效分辨,并有不确定输出的1位最小示值。 以最常用的万用表为例,3位半的万用表显示值最大1 999,假设其精度为+ -0.1%(0.1等级的仪表)并有不确定输出1位最小值,测量电压,拨到200V档, 1)测100V电压,示值应该在[99.7,100.3]之间,绝对误差0.3V,相对误差0.3/100=0.3%; 2)测50V电压,示值应该在[49.7,50.3]之间,绝对误差0.3V,相对误差0.3/50=0.6%; 3)测10V电压,示值应该在[9.7,10.3]之间,绝对误差0.3V,相对误差0.3/10=3%; 所以在不更换仪表的情况下,为了减小测量10V电压时的相对误差,我们通常的办法就是换用20V档测量10V电压。 结果就是示值应该在10-20*0.1%(精度)-0.01(1位最小值)~10+20*0.1%(精度)+0.01(1位最小值)即[9.97,10.03]之间。此时的绝对误差0.03V,相对误差为0.03/10=0.3%,绝对误差减小,相对误差减小了,测量更为准确。 如楼上述: 再假定0.8%是对于被测量数值的,一个可以测量1000V的仪表,精度±0.8%(将“±1”考虑进去) 1)测量一个真实值1000V的源时,示值在991~1009V之间。相对误差0.9% 此时误差为9V(只考虑单边),即是只要仪表的分辨程度为满量程的9/1000即可,或仪表内基准源的9/1000即可。 2)测量一个真实值500V的源时,示值在495~505V之间。相对误差1.0% 此时误差为5V(只考虑单边),即是只要仪表的分辨程度为满量程的5/1000即可,或仪表内基准源的5/1000即可。 3)测量一个真实值100V的源时,示值在98~102V之间。相对误差2.0% 此时误差为2V(只考虑单边),即是只要仪表的分辨程度为满量程的2/1000即可,或仪表内基准源的2/1000即可。 4)测量一个真实值10V的源时,示值在9~11V之间。相对误差10.0% 此时误差为1V(只考虑单边),即是只要仪表的分辨程度为满量程的1/1000即可,或仪表内基准源的1/1000即可。 如果该仪表要测量10V信号,并保证如您所描述的“精度±0.8%(将“±1”考虑进去)”,则仪表必须能够对仪表内基准源的1/1000的信号进行判断。 那么当仪表测量1000V信号时示值应该在999~1001之间了。 同时仪表的精度就成±0.1%了。这时就出现了与先前假定精度±0.8%矛盾的结果了。 :) 虽然我工作了4年了,但对于专业知识和很多相关领域的知识还有很多不了解。能和阁下讨论问题,非常高兴。 看您的名称叫“computer00”在此我冒昧的问一句,您从事的行业主要用于什么领域?计算机? |
17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computer00 于 2005/11/1 20:57:00 发布:
对于这个精度,我还没去找资料确认一下 我刚刚所说的,只是从我个人以前接触的东西来推断的结果。因为象这种标0.8%的, 应该是指相对于读数来说的,否则就不会这样标了,而直接写±9,岂不是更好?干吗还写个±(0.8%+1)呢? 我的帐号叫COMPUTER00,那是因为我的QQ叫COMPUTER-lov,当时再21IC申请帐号 时,原本也想用COMPUTER-lov的,但是21IC将连接符-看做非法字符,我只好随便 弄了一个,COMPUTER00了。 问我从事的行业主要用于什么领域,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因为我现在还只是一个 大四的学生,所以说行业也谈不上。我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主要是无线电、计算机、 通信方面的专业,所以对COMPUTER也还算有所了解吧。 |
18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赤铸 于 2005/11/2 0:11:00 发布:
前面的表达是不够严谨 为了说的通俗些,就用了“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 再说简单些,如图 ![]() 红线是理想特性,蓝线是实际特性 两者有两点不同 1. 纵轴截距,红线过原点,蓝线不过。这就是“零点误差”,类似于运放的“失调” 2. 斜率不同。这就是“增益误差”。类似于用运放做个放大器,因为电阻值不精确,放大倍数有误差 (忽略了非线性特性) 至于前面有人说的“满量程误差”与“当前值误差”,则是另一回事 |
19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赤铸 于 2005/11/2 0:23:00 发布:
也许用公式最简单 假设一个系统的理想输入输出特性就是 y = k*x k是比例系数,就是系统的“增益” AD的输入输出虽然是“阶梯状”,但如果就取阶梯的中点,也可以用这个公式(但y,x都变成离散的了) 有了误差,就变成了 y = (1+g)*k*x + z 其中g反映“斜率”的误差,z反映“截距”的误差 至于前面有人说的是否“满量程”误差的问题,与这里的不完全一样 相对误差有两种表示方法:满量程法,当前值法 也有两种方法结合的,例如有的产品说明书上写 0.5%F.S.+1%R.D. 就是表示0.5%满量程+1%当前值 由于产品的满量程是一定的,所以这个0.5%F.S.跟楼主说的"+1"实质上是一回事,但表示方法不同,都是个固定的误差项 之所以用这样的方法,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更“科学”的反映产品的性能,否则,那个0.5%F.S.的误差项,当当前读数很小时,也许就变成50%R.D.了! |
20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鲍云竹 于 2005/11/2 10:06:00 发布:
先向 赤铸 这种精神致敬 再继续讨论 一般仪表尤其是多功能通用型仪表都是具有复数个测量档位的。 所以满量程在不同档位时是不同的。所以这类仪表一般都是以x%的形式表示仪表的准确度。因为数字测量的离散性就加入了1LSB的最小误差了。 这个说法不知大家能否接受。 就单一仪表的一个固定量程档而言,使用“X%*F.S.”或“X”来表示其准确度都是一样的。 见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31881.htm 教材与教学>>初中>>初中物理>>教材·教辅资源>>新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本页 ======================================================= 引用1: 准确度等级 电工指示仪表的准确度等级分为7级,即:0.1,0.2,0.5,1.0,1.5,2.5,5.0。准确度等级表示仪表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与仪表满刻度值之比的百分比。 中学实验室中的学生用电表都是2.5级的。对于电流表的OA~3A挡,它的示值最大可能绝对误差ΔI=±2.5%×3A=±0.075A。电压表的0V~15V挡,示值的最大可能绝对误差为ΔU=±2.5%×15V=0.375V。 引用2: 仪表的选择与使用 选择和使用磁电系仪表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按被测量的大小选择适当量程的仪表。合理选择适当量程的仪表可以充分发挥仪表准确度的作用,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被测量的值应选在仪表测量的最大值和2/3最大值之间。 ②按被测量的实际要求合理地选择仪表的准确度级别。仪表的准确度级别应等于或小于被测量允许误差的1/3~1/5,不必追求更高准确度的仪表。 ======================================================= 绝对误差(E)=测得值(x)­—真实值(T) 相对误差(E﹪)=[测得值(x)—真实值(T)]/真实值(T)×100 见 http://www.foodmate.net/jianyan/lihua/huanjing/12101.html 准确度和精密度 ======================================================= 引用: 一、准确度与误差 准确度是指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准确度的高低常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即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 误差有两种表示方法——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E)=测得值(x)­—真实值(T) 相对误差(E﹪)=[测得值(x)—真实值(T)]/真实值(T)×100 要确定一个测定值的准确地就要知道其误差或相对误差。要求出误差必须知道真实值。但是真实值通常是不知道的。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用标准方法通过多次重复测定,所求出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真实值。 由于测得值(x)可能大于真实值(T),也可能小于真实值,所以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可能有正、有负。 例: 若测定值为57.30,真实值为57.34,则: 绝对误差(E)=x-T=57.30-57.34=-0.04 相对误差(E﹪)=E/T×100=(-0.04/57.34)×100=-0.07 例: 若测定值为80.35,真实值为80.39,则 绝对误差(E)=x-T=80.35-80.39=-0.04 相对误差(E﹪)=E/T×100=-0.04/80.39×100=-0.05 上面两例中两次测定的误差是相同的,但相对误差却相差很大,这说明二者的含义是不同的,绝对误差表示的是测定值和真实值之差,而相对误差表示的是该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对于多次测量的数值,其准确度可按下式计算: 绝对误差(E)=∑Xi/n-T 式中: Xi ---- 第i次测定的结果; n----- 测定次数; T----- 真实值。 相对误差(E﹪)=E/T×100 例:若测定3次结果为:0.1201g/L和0.1185g/L和0.1193g/L,标准样品含量为0.1234g/L,求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 平均值=(0.1201+0.1193+0.1185)/3=0.1193(g/L) 绝对误差(E)=x-T=0.1193-0.1234=-0.0041(g/L) 相对误差(E﹪)=E/T×100=-0.0041/0.1234×100=-3.3 应注意的是有时为了表明一些仪器的测量准确度,用绝对误差更清楚。例如分析天平的误差是±0. 0002g,常量滴定管的读数误差是±0.01ml等等,这些都是用绝对误差来说明的。 ======================================================= |
21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mabaoqiu 于 2006/3/16 17:00:00 发布:
都看晕了! |
|
|
免费注册为维库电子开发网会员,参与电子工程师社区讨论,点此进入 |
Copyright © 1998-2006 www.dzsc.com 浙ICP证0304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