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手机刷卡技术的模式设计和实现

出处:中国安防展览网 发布于:2011-08-23 11:45:21

 

  在中国,手机刷卡也不是新鲜事,电信运营商不遗余力地将手机刷卡功能引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南京路上的百货商店、新天地一角的全家超市均可刷手机消费,就算真老大房的鲜肉月饼都能用手机支付购买。 在上海,能用手机“刷卡”支付的场所,正从早的星巴克、麦当劳,悄悄延伸到大型超市、高端百货,乃至各类公共交通工具上。随着充值不便、终端需定制、使用场所少等“短板”逐渐化解,“刷手机”消费的普及,只是个时间问题。

  下文先简单介绍手机刷卡的技术模式,并探讨在智能建筑一卡通系统建设的技术方案。

  手机刷卡三种技术模式

  手机刷卡所用技术方案主要有三种,NFC、SIMPASS、2.4GHz的RFID-SIM。

  NFC:

  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缩写,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共同开发的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 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 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

  NFC采用13.56MHz作为近距离通信频率标准,兼容ISO/IEC 14443、ISO/IEC15693、Sony的Felica等射频标准。其典型操作距离只有几厘米,数据传输速度可以选择106Kb/s、212Kb/s或者424Kb/s,将来可提高至1Mb左右。

  基于NFC手机终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将NFC控制芯片、非接触式应用芯片、射频天线集成到手机上。NFC通讯可以实现卡模拟、阅读器模拟、点对点通信三种应用模式。

  卡模拟:银行卡、积分卡、各类储值卡、身份识别、门禁、行业卡等应用;

  阅读器模式:进行读取标签广告、防伪等应用;

  点对点通信模式:提供两个NFC设备之间数据传输、游戏等服务。

  近几年时间里,国内外进行了很多有关NFC技术应用的试验,为技术改进和应用推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美国银行试点利用手机提供万事达卡PayPass应用;法国巴黎公交与地铁系统采用近场通信技术,实现了手机购买车票与扣费乘车,并推出了商用版本的SAGEM非接触手机终端和相应的SIM卡;从欧洲到北美近场通信应用已经从试点工作逐步走向试商用。亚洲日本NTT DoCoMo公司、韩国SKTelecom公司也开展了希望用手机钱包进行现场支付业务。国内在上海、厦门、重庆、武汉也有开展基于NFC近距离通信手机身份及电子支付现场试验的报道。

  基于NFC手机终端的技术解决方案具有天生的缺陷,用户若要使用手机刷卡及支付业务,必须更换带有NFC功能的手机。这个市场障碍在中国表现尤为突出。

  SIMpass

  谈到SIMpass实现手机支付,就要先谈谈手机支付的现状。基于手机的移动支付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如购买饮料、购买车票、购物等等。基于手机的支付应用得到移动运营商、服务提供商的高度重视。手机支付有自身的优势所在:手机支付具有庞大的潜在用户群体;手机的便携性为开展各种手机支付业务提供了基础;同时,借助移动通信网络,手机支付可随时、随地进行,跨越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SIMpass技术融合了DI卡技术和SIM卡技术,或者称为双界面SIM卡。SIMpass是一种多功能的SIM卡,支持接触与非接触两个工作接口,接触界面实现SIM功能,非接触界面实现支付功能,兼容多个智能卡应用规范。利用SIMpass技术,可在无线通信网络及相应的手机支付业务服务平台的支持下,开展各种基于手机的现场移动支付服务。使用SIMPASS的用户只需在相应的消费终端前挥一下,即可安全、轻松完成支付过程。

  基于SIMpass手机终端的技术解决方案,SIM卡上有两个天线触点用来外联天线,而天线的设计有两种实现方法:如采用定制手机,可通过改造手机电池或主板,将天线布置在电池或主板上;如采用现有手机,可以将外置天线焊接在SIM卡上。

  RFID-SIM

  RFID-SIM卡是双界面智能卡(RFID卡和SIM卡)技术向手机领域渗透的产品,是一种新的手机SIM卡。RFID-SIM卡既具有普通SIM卡一样的移动通讯功能,又能够通过附与其上的天线与读卡器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从而能够扩展至非典型领域,尤其是手机现场支付和身份功能。

  RFID-SIM支持接触与非接触两个工作接口,接触接口负责实现SIM卡的应用,完成手机卡的正常功能,例如:电话、短信功能等。于此同时,非接触界面可以实现非接触式消费、门禁、考勤等应用。并且由于支持空中相关规范(OTA和WIB规范),RFID-SIM卡的用户能够通过空中的方式实时更新手机中的应用程序或者给帐户充值,从而使手机真正成为随用随充的智能化电子钱包。

  RFID-SIM是中国移动自主提出的完全基于单芯片SIM卡的非接触技术解决方案,国际上没有先例,可以说是中国特色。据报道中国移动针对RFID-SIM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申请了20多项技术,形成了一系列自己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RFID-SIM的用户可以在不更换手机的情况下,利用新一代的RFID-SIM卡,即可享有手机身份及电子支付功能,如此简单易行必将成为广大用户的。对此,我们可以说是RFID-SIM芯片的成熟,为手机身份及电子支付带来了希望。

  基于RFID-SIM技术的智能建筑手机一卡通建设

  从上三种技术方案分析可知,RFID-SIM卡表现了强劲的发展趋势。如何采用RFID-SIM手机卡来建设智能建筑一卡通呢?有什么技术困难吗?新建手机一卡通系统,或旧系统改造还有其它障碍吗?

  我们知道所谓“一卡通”, 就是所有内部人员都配备一张身份识别卡,用于在内部的所有工作和工作行为中的身份确认。一张智能卡就可实现身份证明、门禁、停车、就餐等的日常管理。使人们充分享受到高新技术为大家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安全。

  一卡通系统的组成通常有三层架构:级是一卡通中央存储及系统管理层,包括的中央服务器系统、集成平台软件、各系统管理工作站及应用软件;第二级是控制层,包括门禁控制器、停车场控制器、查验机、访客登记机、POS机等;第三级是现场终端设备组成的执行层,包括发卡器、读卡器、电锁、拦杆机等。从系统架构,我们得知RFID-SIM手机卡来建设智能建筑一卡通,现有的级管理层、第二级是控制层等都不受影响,只须把执行层的部分设备,也就是与卡片相关的读卡器、发卡器中的射频读写单元更换成RFID-SIM手机卡读写模块即可,因此建设智能建筑手机一卡通从技术上可行,原理及实现方法与现有系统无差异,易于实现。

  那么RFID-SIM手机卡来新或改造智能建筑一卡通有什么障碍吗?障碍在读卡机具设备的兼容性。我们知道非接触IC卡的技术发展是从低频LF 125Khz,到高频HF 13.56Mhz,再到超高频UHF 915 Mhz、2.4Ghz。目前大规模使用的非接触IC卡机具都是针对13.56MHz的,而RFID-SIM技术采用2.4Ghz,二者不兼容,因此现有的13.56Mhz读写机具需要把13.56MHz高频读写卡射频模块更换成2.4Gh射频读写模块,相应的接口软件需要调整。

  十几年的智能卡技术发展,在我国涌现了一大批的智能建筑一卡通机具设备商,如仪创科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手机一卡通的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从我国的手机覆盖率来说,手机一卡通是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产业各界必将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促进手机一卡通在中国的发展而努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广告
OEM清单文件: OEM清单文件
*公司名:
*联系人:
*手机号码:
QQ:
有效期:

扫码下载APP,
一键连接广大的电子世界。

在线人工客服

买家服务:
卖家服务:
技术客服:

0571-85317607

网站技术支持

13606545031

客服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官方微信号,
第一时间获取资讯。

建议反馈

联系人:

联系方式:

按住滑块,拖拽到最右边
>>
感谢您向阿库提出的宝贵意见,您的参与是维库提升服务的动力!意见一经采纳,将有感恩红包奉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