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物联网RFID技术构建的智能图书管理系统浅析
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 发布于:2018-09-26 14:09:06
据调研分析,目前全国图书馆数量过万家,且大多数图书馆已经从纯手工管理方式过渡到使用条形码识别、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数字化管理模式。采用物联网RFID技术构建智能图书管理系统以成为现在各图书馆的需求重点。
2 项目需求分析
根据目前各图书馆,图书使用、借阅、归还过程,都会与图书有接触,然而图书上都会使用条形码技术作为识别,但条形码经过不停的使用、借阅的过程导致条形码容易磨损,存储空间小、贴书内使用不方便,贴书外容易磨损快,这样并不完全适合图书馆,过大人流使用。
3 RFID技术应用优势
通过把书籍的条码与电子标签关联的方式,实现对图书的关联管理。可采用不干胶或者芯片内置方式把电子标签放置在书籍当中,读者通过自动借还书机壳实现自主借还,管理员用盘点机定期对图书馆的书籍盘点,还可实现查找顺架等功能。装带有超高频读写器的安全门,可实现对进出图书数据采集,防止图书非法丢失。
RFID图书管理系统硬件包含射频采集设备、自动借还书设备、数据库服务器、交换机、安全门检测,这些设备通过交换机中RS-485、以太网或GPRS等传输接口,使各个设备有效融合,共同服务于图书馆管理系统。
5 图书管理系统管理规划
5.1 网络架构图
5.3 功能描述
5.3.1 基础数据维护
基础数据维护主要针对读者信息、图书信息、图书类别进行管理与查询。
5.3.2 图书借阅管理
图书借阅系统主要针对借与还书的业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借阅书、归还图书、图书维护管理与图书报废管等。
5.3.3 新书订购管理
新书订购管理,主要针对新书订购、新书验收、新书入库、新书查询等业务。
5.3.4 图书统计管理
图书统计管理,主要针对图书馆内的各类书籍进行盘点、借阅统计、归还统计等。
5.3.5 RFID应用管理
RFID应用管理,主要针对RFID标签的转换、安全门进出监控、自助借还管理系统与移动盘点等业务。
5.3.6 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主要针对系统进行用户管理、密码更改、权限设置与系统优化等功能。
6 项目建设优势
流程简化,提高了效率
目前的借还书流程普遍采用条码扫描系统,条码数据的采集是通过固定的或手持的条形码扫描器完成的,扫描操作需要人工翻开图书并找到条码位置才能扫描,操作流程较为繁琐,借还书效率低。引入RFID技术可以实现动态、快速、大数据量、智能化的图书借还流程,提高信息存储的安全性、信息读写的可靠性、借还书的高效快捷。
系统拓展,提高了安全性
通过RFID智能化图书管理系统优化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将防盗系统与图书流通管理系统联系起来,记录每本图书的进出库历史记录,从而可以与借还书的历史记录进行匹配。可以有效提高防盗系统的准确性,确保图书安全。
降低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满意度
图书馆工作人员由于积年累月的重复性劳动,工作本身很繁重,如依靠人工图书盘点工作量大,很容易对工作产生一定的消极思想。加上读者对图书馆借还书复杂流程不满,导致图书馆工作满意度有所下降。通过RFID智能化图书管理系统,可以把工作人员从图书馆日常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还可以为不同的读者定制个性化的服务,实现人性化的操作流程,提高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满意程度。
标签数据保持力强,寿命长
条码存储数据有限,且易受潮、污染等局限因素,导致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而电子标签存储区间大,数据保持力可达100年以上,加上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的特性,RFID电子标签的寿命比条形码长得多。由于采用了非接触式的读取方式,每个电子标签少能被读取十万次以上,电子标签一旦贴上后就可以长期使用。
上一篇:IoT网关设计需考虑哪些问题
下一篇:为什么RFID技术的普及率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什么是IIoT,IIoT的知识介绍2025/6/3 17:22:31
- 物联网领域:新兴薄膜技术的潜力与挑战2025/5/12 15:18:17
- 物联网技术解析:组成、应用与发展趋势2025/4/24 15:49:06
- 物联网中常见的几种无线通信方式2025/4/21 17:24:26
- IoT无线连接基础知识2025/3/7 17: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