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PCB中带状线和微带线的区别
出处:汽车电子应用网 发布于:2022-03-01 16:39:34
一对导体就可以构成传输线,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在这一对导体之间传播。这两个导体,一个被称为“信号路径”,另一部被称为“参考路径”或“回流路径”。传输线的形式由多种多样,比如PCB中的走线、同轴电缆等。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信号是从发射端产生,经过“信号路径”到达负载,再从负载沿着地线也就是沿着“参考路径”回到发射端,构成一个回路。
详解PCB中带状线和微带线的区别
但是在传输线的概念中,“参考路径”与是否接地无关,哪怕“参考路径”是浮空的金属导体,也可以构成传输线,有的PCB设计中是以电源平面作为参考平面。这有点像EMC问题中,用来屏蔽的金属外壳,金属外壳接地与否,会对屏蔽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此外,在传输线的概念中,只要发射端刚产生信号,“参考路径”上就会同时产生伴随的返回电流,而不是传统观念中,信号经过负载后再通过地线回流,这一点后面会详细介绍。
信号在传输线传输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建立电磁场的过程,在信号变化时建立电磁场,在信号变化的前后信号是稳定状态,没有电磁场的建立。
详解PCB中带状线和微带线的区别
另一个重要的区别是,传统的信号传播模型,被看做是一个集总参数模型,这个模型认为传输电缆上各个位置的信号是相同的,即信号很快就从发射端传输到接收端。而在传输线中,信号的传播模型是分布式参数模型,即传输电缆上各个位置的信号是不同的,信号是逐步向前传输的,下面就是集总参数模式和分布式参数模型示意图。
详解PCB中带状线和微带线的区别
满足以上特点的一对导体就可以构成传输线,在PCB走线中,一般把一个完整的平面用于“参考路径”,我们习惯称之为参考平面,对信号要求高的场合下,信号会有上下两个参考平面,甚至左右也有伴随地孔。
这些参考平面构成良好的传输线模型,可以控制阻抗,避免反射,提高信号传输效率,同时也起到良好的屏蔽作用。
我们常常听说微带线和带状线这两个概念,什么是微带线什么是带状线呢?
有人说表层走线是微带线,内存走线是带状线,其实这个回答有很大的问题,相当不准确。这个基于特定公司内部,约定俗成或习惯性走线方式来回答的。
微带线的概念是只有一个参考平面的传输线,带状线是有两个参考平面,而我们表层走线时只有第二层一个参考平面,满足微带线的概念;而内层走线,由于层叠结构特点,信号线可以有上下两个参考平面,满足带状线的概念。因此,大家才说,表层走线就是微带线,内层走线就是带状线,这在日常沟通时没有问题,但是面试或笔试答题时,要注意区分的清二者区别。
上一篇:PCB的传输线结构
下一篇:PCB布线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部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你必须要知道的高频高速PCB测试知识2022/5/18 17:06:41
- 浪涌方案中PCB布线是什么样的?有哪些要点……2022/5/11 16:32:16
- 如何快速找到PCB中的GND?记住4个妙招2022/3/21 14:51:29
- 工程师PCB设计中的14个常见错误2022/3/15 14:51:25
- 过孔的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2022/3/9 14: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