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S 工艺节点设计
出处:网络整理 发布于:2024-06-06 16:20:19
我们希望 PTM 模型标记为“用于块状 CMOS 的 90nm BSIM4 模型卡”。图 1 显示了模型页面的相关部分,其中正确的模型用绿色圆圈标出。
用于块状 CMOS 的 90nm BSIM4 模型卡。
将模型引入 LTspice
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模型,我们需要将其添加到 LTspice。首先单击模型名称右侧的链接文本。当您这样做时,您将看到一页包含大量 SPICE 参数的文本。图 2 显示了前几行文本的一小部分。
图 2. 90 nm PTM 模型中的几行文本。图片由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提供
复制页面上显示的所有内容并将其粘贴到文本文件中。完成后,将新文本文件保存在包含 LTspice 原理图文件的同一目录中。
我将文本文件命名为90nm_bulk.txt(术语“bulk”是指使用标准硅片制造的 CMOS 电路)。. model 语句后面的单词是我们在 LTspice 中引用此模型时使用的名称。我喜欢使用比“nmos”或“pmos”更具体的名称,因此我将模型名称(图 3)更改为nmos_90nm和pmos_90nm。
图 3. NMOS 和 PMOS 型号名称。图片由 Robert Keim 提供
为了使这些模型可供 LTspice 访问,您只需插入一条 SPICE 指令,即.inc [ filename ]。图 4 中的原理图中,库名称用绿色圈出,您可以看到它的样子。
图 4. LTspice 的基本 NMOS 晶体管示意图,带 PTM 90 nm CMOS 模型。图片由 Robert Keim 提供
插入nmos4组件后,右键单击它并选择长度和宽度值(图 5)。确保模型名称字段与 SPICE 模型文本文件中使用的名称相匹配。
图 5.在 LTspice 中选择 NMOS 晶体管的长度和宽度。图片由 Robert Keim 提供
对于这个 MOSFET,我选择了 90 nm 的长度和 360 nm 的宽度。
绘制漏极电流和栅极电压
我们可以使用图 4 的原理图快速检查该电路并确定其近似阈值电压。请注意:
栅极-源极电压从 0 V 线性增加到 3 V,然后趋于平稳。
V DD为恒定的1.2V。
图 6 显示了 2 毫秒瞬态模拟的结果。
图 6.模拟的 90 nm NMOS 晶体管的漏极电流和栅极-源极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图。图片由 Robert Keim 提供
正如预期的那样,当栅极电压 ( V GS )足够大时,漏极电流开始流动,并且随着V GS 的增加而增加。如果我们放大上面的图,我们可以看到漏极电流曲线开始更快增加的位置(图 7)。
当栅极-源极电压大于约 300 mV 时,可能会有显著的漏极电流流动。
当栅极电压达到其阈值时,漏极电流会增加。因此,我们可以说该 MOSFET 的阈值电压约为 300 mV。
测量阈值电压
确定阈值电压的更严格方法是绘制漏极电流与V GS 的关系图,同时保持漏极-源极电压恒定。然后,我们将所得曲线的线性部分延伸至 x 轴。此线性延伸与 x 轴的交点即为阈值电压。
为了执行此模拟,我们将使用图 8 中的示意图。
用于绘制漏极电流与栅极电压关系的 LTspice 示意图。
与之前的原理图相比,我们进行了两处更改。首先,我们移除了漏极电阻——M1 的漏极现在直接连接到V DD。这确保了我们有一个恒定的 1.2 V 漏极-源极电压。
其次,.tran仿真命令已被.dc仿真命令取代。新命令指示 LTspice 将栅极电压 V1 以 0.01 V 为步长从 0 V 线性变化至 3 V。它还使 LTspice 绘制与 V1 值而非时间相关的仿真结果。图 9 显示了由此产生的漏极电流图。
漏极电流与栅极-源极电压的关系,漏极电压保持恒定。
正如预期的那样,漏极电流随着栅极电压的增加而稳步增加。接下来,我们放大并将曲线的线性部分延伸至横轴(图 10)。
红色虚线将漏极电流曲线的线性部分延伸至 x 轴。
该方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大约 320 mV 的阈值电压,这既接近之前的近似值,也与我们对 90 nm NMOS 技术的预期一致。
上一篇:关于时间继电器的基础知识介绍
下一篇:变压器容量计算公式及注意事项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贴片电容 X5R、X7R、Y5V、Z5U、C0G 的用途与差异2025/8/8 15:39:09
- 差分晶振的输出波形解析:三种类型要知道2025/8/7 16:57:55
- 干货分享:常见电感器识别及检测全攻略2025/8/7 15:43:46
- 电阻选型必知:这些关键参数不容忽视2025/8/7 15:37:24
- 一文了解X电容与Y电容之间的区别2025/8/6 11: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