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型微电子技术简介

出处:sillboy 发布于:2008-12-02 11:46:02

  双极型制造工艺是早期集成电路产品所应用的工艺。随着微电子工艺的发展,双极型工艺逐渐被MOS工艺所代替。在20世纪70年代,CMOS工艺逐渐成为主流微电子制造工艺。在过去的30多年中,CMOS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双极型工艺始终没有较大的进步。由于双极型工艺过程复杂、成本高、集成度低,在现代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己经很少单独使用。但是,双极型工艺速度快、较大的电流驱动能力等特点是CMOS工艺所达不到的。在某些情况下,作为CMOS工艺的补充,双极型工艺仍然被少量地使用。

  双极型三极管是双极型工艺的典型器件。双极型三极管是由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的半导体器件,它由两个pn结组合而成,是一种电流控制电流源器件(CCCS)。根据三极管三极掺杂杂质不同,双极型三极管可以分为NPN型三极管和PNP型三极管,如图1所示。以NPN型三极管为例,集电极电流和基极电流流入三极管,发射极电流流出三极管,流进的电流等于流出的电流。发射区掺杂浓度高,基区掺杂浓度低且很薄,而集电结面积较大,是保证三极管能够实现电流放大的关键。

 NPN与PNP双极型三极管电路图与结构示意图

  图1 NPN与PNP双极型三极管电路图与结构示意图

  双极型制造工艺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类:一类在元器件间需要做电隔离;另一类在元器件间不需要做电隔离,而只需自然隔离。大部分双极型工艺都采用种做法,在元器件间做电隔离。电隔离的方法有很多,如pn结隔离、全介质隔离及pn结-介质混合隔离。在早期的标准双极型工艺中,都是采用pn结来隔离各个三极管间的集电极。采用pn结隔离分为三种结构:(1)标准下埋集电极三极管(SBC),(2)集电极扩散隔离三极管(CDI),(3)三重扩散三极管(3D)。

  如图2(a)所示,在SBC工艺中,集电极区域由一个重掺杂n+埋层和一个轻掺杂n型外延层构成。集电极间的隔离由与衬底相连的p型扩散区来实现。基极和发射极区域在隔离层结构制作以后通过扩散得到。图2(b)展示的是CDI工艺,整个器件区域由一个n+环包围,这个n+环与下埋n+层相连,这样三极管就被由集电极和衬底构成的pn结与外界隔离开来。3D工艺如图2(c)所示,集电极、发射极、基极均是由注入工艺实现的。pn结隔离通常使得晶体管的尺寸较大,因此使得双极型工艺不适合在现代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应用。

3种pn结隔离工艺截面图

  图2 3种pn结隔离工艺截面图

  典型的pn结隔离的双极型工艺流程复杂,总的工序一般有40多道。这里以标准下埋集电极(SBC)工艺的主要的工艺流程为例进行介绍,如图3所示。

SBC双极型工艺主要流程

  图3 SBC双极型工艺主要流程
  


  
关键词:双极型微电子技术简介电子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侠客梦——DIY电子科技创新创客创意作品
广告
OEM清单文件: OEM清单文件
*公司名:
*联系人:
*手机号码:
QQ:
有效期:

扫码下载APP,
一键连接广大的电子世界。

在线人工客服

买家服务:
卖家服务:
技术客服:

0571-85317607

网站技术支持

13606545031

客服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官方微信号,
第一时间获取资讯。

建议反馈

联系人:

联系方式:

按住滑块,拖拽到最右边
>>
感谢您向阿库提出的宝贵意见,您的参与是维库提升服务的动力!意见一经采纳,将有感恩红包奉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