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短距离无线传输的CSMA/CA协议实现方法
出处:yewuyi 发布于:2010-07-05 10:28:06
本文中CSMA/CA协议的实现基于MCl3213芯片。构建了1个小型ZigBee通信系统,仅使用了MCl3213的物理层无线收发功能和内嵌单片机,所以本算法实现也可以移植到433 MHz通信等其他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
1 MCl3213芯片及通信小系统
MCl3213集成了1个符合IEEE 807.15.4协议的2.4 GHz收发器和飞思卡尔公司的低电压低功耗HCS08单片机,并带有嵌入式闪存、UART接口、低压中断和键盘中断等功能。MCl3213支持专用点到点、简单星形和MUSH网络,以及采用Figure 8 Wireless Z-stack的符合ZigBee标准的网络。
本设计只使用了MCl3213的1个串口,连接电脑或者传感器,用于从电脑接收需要通过无线发送的数据,并把无线接收到的数转发到电脑。
(1)数据发送
数据发送主程序的流程如图1所示。
(2)CSMA_MAC协议及3次重发的实现
流程如图2所示。
(3)无线接收数据至串口的实现
流程如图3所示。
2无线状态转换图
程序上电初始化后,次的无线状态为INITIAL_STATE初始化状态。初始化状态后,无线模块进入RX_STATE接收状态,将模块的接收天线打开。而后进入WAITING_FOR_ACK等待状态,等待接收无线数据。当接收到无线数据时,根据WT_Txbuffer0_Flag来判断此时接收到的数据帧为ACK还是数据帧:如果WT_Txbuffer0_Flag=0xff,则说明此时接收到的数据帧为ACK,进入WAITING_ACK处理,处理完毕,无线模块重新进入RX_STATE接收状态;如果WT_Txbuffer0_Flag=0x00,则说明此时接收到的数据为无线发送来的数据帧,进入GOOD_PACKET好包状态,处理完毕,无线模块重新进入RX_STATE接收状态。
无线状态转换图如图4所示。
3实现协议的关键
①串口数据帧的拷贝。为保存串口接收到的数据帧,并为以后能区分缓存不同的数据帧,设计了能缓存4个数据帧的缓存空间。在接收到串口的数据帧时,跟原来直接处理数据的做法不同,新的程序中,首先将数据存在缓存区中,如果缓存区满,则不再保存新的数据帧。
②串口缓存区数据帧的处理顺序。按照接收到数据的先后顺序进行处理。
③随机退避的处理。由于MCl3213不仅需要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还需要与串口进行通信,此处随机退避采用中断方式,当退避时间到时,置退避时间完成标志位,而后进入随机退避完成的处理过程。
④无线数据帧3次重发的实现。DATA类型的数据如果发送不成功,需要有3次重传机制,实现过程与之前有很大不同。当数据发送成功后,在一定的时间内等待ACK,如果没有接收到ACK,则判断是否重传3次。
若未到3次,置重传标志位,重传数据帧,否则丢弃此帧。随机退避次数大于退避次数时,同样判断是否重传3次:若未到3次,置重传标志位,重传数据帧,否则丢弃此帧。在此帧数据没有发送成功,并且重传次数未到时,不处理之后的数据帧,保证重传的数据帧是需要重传的数据帧。
⑤无线模块的状态切换。为了保证无线模块状态切换的时序没有错误,防止由于无线模块状态切换而导致的严重问题,在CSMA_MAC协议实现过程中,无论对无线模块进行了什么操作,终都需要把无线模块的状态置为RX_STATE,打开无线模块的接收天线。
⑥串口数据帧3次重发的实现。DATA类型的数据帧发送完成后,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未收到ACK,将对数据进行重发,直至收到ACK;或者重发超过3次,丢弃此帧。
4 测试结果
在我们搭建的一个无线定位小系统测试中,定位节点与定位卡通信,工作正常;两个定位节点之间的通信,定位节点收发状态正常,工作正常;定位节点将接收到的定位卡的数据帧转发至PC上,经过定位算法处理后,定位误差在2 m范围之内。
结 语
本文基于ZigBee基带芯片实现了简单的CSMA/CA协议,同时也适用于其他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笔者已经在1套433 MHz定位系统中使用了同一协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介绍实现的只是基本的CSMA/CA协议,在应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时,可以根据系统的特点再加以改进,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无线通信效果。(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参考文献:
[1]. HCS08 datasheet https://www.dzsc.com/datasheet/HCS08_370762.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深度解析通信工程中光模块的奥秘2025/8/12 16:38:54
- 拥有点云数据的能否取代激光雷达?2025/8/11 16:25:52
- CAN XL 通信技术在车载毫米波雷达中的应用 (2)2025/8/8 16:24:00
- 光纤线和网线有啥区别2025/8/7 17:21:57
- 网线怎么排2025/8/1 1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