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散热陶瓷:雷射钻孔技术解析
出处:h988 发布于:2011-07-13 08:16:18
在1962年Nick Holonyak Jr.发明了LED后,因为其寿命长与省电等特性, LED议题成为举世焦点而发展迅速,由低功率的警示灯逐渐转变为高功率的照明,而高照明亮度所带来的热效应也随之发生,为了解决热效应的问题,封装材料逐渐由FR4转变为MCPCB再升级成陶瓷材料,因陶瓷材料除了与LED具有匹配的膨胀系数、良好的热与化学稳定性,还具有优异的绝缘耐压特性,所以适合用于高功率LED照明之散热。
而散热陶瓷就工艺分类可分为HTCC (High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与LTCC (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两种工艺,LTCC陶瓷是在软烤而成的生胚上打孔定位,接着以850℃的工艺条件下共烧而成,虽然此技术易塑形,但所烧出的陶瓷密度低,导致导热系数低、机械强度与绝缘特性都不佳,重要的是生胚经烧结后会有收缩的问题,导致尺寸准确度问题尚待突破。所以较为精细的线路多改用HTCC陶瓷,此陶瓷使用1300~1600℃的高温烧结而成,使其具有比LTCC陶瓷较优越的机械特性,进一步在基板表面进行钻孔定位而没有尺寸的问题。
但由于陶瓷极为优越的机械强度特性,以传统切割刀具难以在表面加工,因此通常以钻石刀(Diamond Saw )或雷射(Laser)进行加工。以成本较低的钻石刀进行切割,会因此方式以机械力进行切削,不但会造成刀具的耗损常须替换,还易造成基板切割边缘的不平整或破裂,除此之外还须以水进行冷却限制了许多工艺的应用。雷射不但具有精准度高、可局部加工、切割迅速与易控制切割图像等优势,还不受材料硬度、脆度及熔点等限制,因此雷射技术被大量导入进行陶瓷切割钻孔。
雷射是激光的英语名称音译(英语: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缩写为LASER,或laser),是指窄幅频率的光辐射线,通过受激辐射放大和必要的反馈共振,产生准直、单色、相干的光束的过程及仪器。基本上,产生雷射(激光)需要"共振结构"、"增益介质"及"激发来源"这三个要素。
图1 :激光主题机构示意图
雷射主要结构可分成三部分,分别为激励元件、活性介质及共振腔,激励元件通入高压电产生放电效应给予活性介质能量,介质会吸收特定波长能量从基态提升到受激态,不稳定的受激态会再降阶回到基态,此时会释放出光子产生特定波长的光,当这些光会在共振腔内的两面反射镜中进行反射,当所有的光都符合2L=nλ条件时,才能够使入射及反射的波相位一致,互相干涉形成驻波激发更多光子产生驻波与行波,被增益的行波从半反射透镜穿出形成雷射光。雷射穿透半反射镜输出后,会经由透镜聚焦在目标物上加热汽化,进行切割打孔的目的。因此,进行雷射钻孔时可藉由提高雷射功率或选用波长较易被材料吸收的雷射进行工艺,在有效的聚焦范围内进行工艺,可有效提升切割深度并减少工艺时间,完成快速量产的目的。
图2:激光打孔示意图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LED显示屏标清、高清、超清、1080P与4K的解析2025/8/8 17:05:00
- 德州仪器环境光传感器:拓展功能实现精准光检测2025/8/7 16:25:55
- LED背光 vs. CCFL背光:原理、特点及对比2025/8/5 16:49:19
- OLED屏的烧屏问题及解决方法2025/8/4 16:54:27
- LCD 高清平板时代:偏压供电电路设计面临的挑战2025/8/2 10: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