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贝朗CRRT压力传感器故障维修2例
出处:aoxiewei 发布于:2011-09-05 10:45:45
1 德国贝朗CRRT 机压力传感器
德国贝朗Diapact CRRT 机主要依靠压力传感器监测血路和水路, 根据各治疗模式的特点, 通过判断监测点压力是否正常来认定故障。该机器共有5 个压力传感器, 分别为PA (动脉压)、PV(静脉压)、PD2/PSC(超滤负压/血滤器膜外压)、PBE (血液滤前压)、PD1 (补液压)。均使用SCX15DN 精密补偿压力传感器, 工作压力范围为0~15 psid (0~103.4 kPa)。psid 是指psi 压差(poundsper square inch differential),因为该压力传感器有2 个压力输入端口,其中A 口(靠近引脚端的端口)悬空,所以在机器上这款压力传感器是当作PDIG(psid toenvironment,对表外环境的压差)来使用的。引脚定义及接法见表1。
表1 引脚定义及接法
2 压力传感器测试自制工具
2.1 材料
20 mm 或50 mm 注射器1 支,截取废弃透析管路上的传感器连接管1 根(含管路夹)。
按图1 所示连接。
图1 压力传感器测试自制工具
注意事项: 压力传感器测试自制工具仅用于定性测试压力传感器, 并不能用作定量的校准传感器。因此,使用自制工具连接机器压力传感器时, 切勿推注射器过猛,应缓慢推注少量气体,达到改变压力效果即可。
3 故障一
3.1 故障现象
Diapact CRRT 在治疗状态下报警“PBE lower than PBE min (816) ”(滤前压低于下限)。之后,操作人员重新启动机器在预充自检“Disposable leakagetest”(管路泄露自检)时报警“DPC selftestfailed (902)” ( 控制计算机自检失败)。
3.2 故障分析
查询报警手册,可能原因为“管路安装不正确、血泵泵管扭折、静脉夹子夹不紧、静脉压测压管里有水”,建议解决方法为“检查管路连接、理顺泵管、检查静脉夹、排水”。根据建议逐一检查排除后, 发现依然报警902。同时按下“V”、“BE”、“↓”#3 个键,进入维修模式,查看各压力传感器实际监测值, 发现PBE 传感器压力为-2 mmHg (1mm Hg=133.322 Pa), 并且数值无变化。使用注射器连接PBE 传感器接头, 注入少许气体后夹住连接管以维持PBE 传感器压力,在维修屏幕上看到PBE 压力数值自然下降,直至-2 mmHg。这说明传感器接头至PBE 传感器之间的机器内部连接管路有漏气现象。打开机器,PBE 传感器接头与传感器之间装有三通装置。用止血钳依次分别夹住各通路, 利用自制工具向压力传感器注入少许气体来查看哪条管路漏气。检测发现是传感器接头与机器内部的软管之间有漏气现象, 这也是德国贝朗CRRT比较容易出现的故障。因上次相同故障时曾用尼龙扎带加固软管与接头, 拔下传感器接头, 发现连接软管处已经有些磨损。判断报警原因就是该接头处密闭不严,导致PBE 压力传感器无法读出正确压力。
3.3 故障排除
更换传感器接头(如果没有现成的传感器接头, 可以考虑用尼龙扎带扎紧接头与机内软管的连接),使用注射器注入少许气体后夹紧连接管,发现PBE 监测数值维持不变。重新安装管路进入预充自检,报警解除,故障排除。
4 故障二
4.1 故障现象
机器在治疗状态下报警“PD1 higherthan PD1 max(848) ”(补液压高于上限)。
4.2 故障分析
查询报警手册,可能原因为“管路扭折或加热袋闭塞、补液出口夹子未打开、血路侧压力高”,建议解决方法为:“检查管路连接和加热袋、打开夹子、检查血液侧压力”。根据提示检查管路、平板加热器和管路夹,都属于正常状态。因此检查PD1 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同时按下“V”、“BE”、“↓”3 个键,进入维修模式,发现PD1 处的压力高达692 mmHg,使用注射器连接PD1 传感器接头,轻微移动注射器活塞,屏幕显示PD1 压力监测值并无变化。判断故障原因为PD1 压力传感器损坏。
4.3 故障排除
打开机器, 更换PD1 压力传感器后,机器工作正常,故障修复。
5 小结
德国贝朗CRRT 机水路、血路部分的许多故障都可以通过维修模式下查看各压力监测点数值和巡查机外相应治疗模式的管路连接来进行判断。通过水路和液路的连接方法和流向便可以粗略判断出各压力监测点数值理论上的正负和相对大小,再对照实际监测值,就可以判断出故障原因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电容器漏电流的产生原因和降低方法2025/7/18 16:58:42
- EMC 整改难题:三极管驱动故障深度剖析2025/7/17 15:22:39
- 掌握 3 大步骤,轻松开启电路板维修之旅2025/7/14 16:19:39
- 全面指南:热电偶故障处理与选择方法解析2025/7/4 16:10:30
- 电动机定子绕组故障检测与修复2025/5/6 14: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