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U的并行Voronoi图栅格生成算法

出处:电子产品世界 发布于:2018-08-09 14:12:20

  Voronoi图是一种空间分割算法。其是对空间中的n个离散点而言的,它将平面分割为n个区域,每个区域包括一个点,此区域是到该点距离近的点的集合。由于Voronoi图具有邻近性,邻接性等众多性质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其被广泛的应用在地理学、气象学、结晶学、航天、机器人等领域。

  Voronoi图的生成主要有矢量方法和栅格方法。矢量法中,典型的方法有增量法、分治法和间接法。分治法是一种递归方法,算法思路简单,但是很难在应用过程中实现动态更新。间接法则是根据其对偶图Delaunay三角网来构造Voronoi图,因此其性能的高低由所采用的Delaunay三角网的构造算法所决定。增量法通过不断向已生成的Voronoi图中增加点来动态构建Voronoi图。相对于前两种方法,增量法构造简单并且容易实现动态化,所以被广泛应用。矢量方法的优势是生成Voronoi图高,但是存在存储复杂,生长元只能是点和线,以及难以向三维及高维空间扩展等问题。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Voronoi图的栅格生成方法,首先比较了常见的栅格方法生成Voronoi图的优缺点,然后结合CUDA的出现,提出一种基于GPU的  Voronoi图并行栅格生成算法。

  1 栅格法简介

  栅格方法生成Voronoi  图主要是将二值图像转化为栅格图像,然后确定各个空白栅格归属。主要方法有两类,一类以空白栅格为中心,计算每个空白栅格到生长目标的距离,以确定其归属,常见的方法有代数距离变换法,逐个空白栅格确定法等;另一类以生长目标为中心,不断扩张生长目标的距离半径,填充其中的空白栅格,直到将整个图像填充完成,主要有圆扩张法,数学形态学距离变换法等。代数距离变换法对距离图像进行上行扫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和下行扫描(从下向上,从右到左)两次扫描,计算出每个空白栅格邻近的生长目标,以此生长目标作为其归属。此方法中栅格距离的定义直接影响了空白栅格的归属和Voronoi图的生成,通常使用的栅格距离定义有街区距离、八角形距离、棋盘距离等。距离变换的栅格生成方法低、耗时长,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栅格的数量成正比,当栅格为n×n大小时,其时间复杂度为O(n×n)。圆检测法以生长目标为圆心,以一定的步长为初始半径,所有生长目标同时对其构成的圆内的空白栅格进行覆盖。通过不断扩大生长目标的半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空白栅格被各个圆所覆盖,直到终覆盖完整个图像。数学形态学距离变换法与圆检测法类似,其思想来源于数学形态学中膨胀操作,膨胀操作起到了扩大图像的效果,通过不断的对生长目标进行膨胀操作,终扩张到所有的空白栅格。这两种方法有个共同的缺点,在每次扩张后,都需要判断整个栅格图像是否已完成扩张,而这需要遍历栅格图像,十分耗时。

  2 GPU下的栅格生成方法

  2.1 CUDA编程模型与GPU

  CUDA是一个并行编程模型和一个软件编程环境,其采用了C语言作为编程语言,提供了大量的高性能计算指令开发能力,使开发者能够在GPU的强大计算能力上建立起一种更加高效的密集数据计算解决方案。

  CUDA将CPU作为主机端,GPU作为设备端,一个主机端可以有多个设备端。其采用CPU和GPU协同工作的方式,CPU主要负责程序中的串行计算的部分,GPU主要负责程序中的并行计算的部分。GPU上运行的代码被称为内核函数,其能够被GPU上内置的多个线程并行执行。一个完整的任务处理程序由  CPU端串行处理代码和GPU端并行内核函数共同构成。当CPU中执行到GPU代码时,其首先将相关数据复制到GPU中,然后调用GPU的内核函数,GPU中多个线程并行执行此内核函数,当完成计算后,GPU端再把计算的结果返回给CPU,程序继续执行。通过将程序中耗时的且便于并行处理的计算转移到GPU中使用GPU并行处理,以提高整个程序的运行速度。CUDA是以线程网格(Grid),线程块(Block),线程(Thread)为三层的组织架构,每一个网格由多个线程块构成,而一个线程块又由多个线程构成,如图1所示。在GPU中,线程是并行运行的单元,由此可见,当存在大量的线程时,程序的并行程度将会十分高。目前的GPU上一个网格多包含65535×65535个线程块,而一个线程块通常有512个或1024个线程,所以理论上可以对65535×65535×512个栅格同时进行计算。

  2.2 并行Voronoi图栅格生成算法

  传统的栅格生成算法中,不论是采用以空白栅格为中心确定其归属的方法,还是以生长目标为中心通过不断增长生长目标半径对空白栅格进行覆盖的方法,他们在计算每个空白栅格距离时,只能通过遍历栅格,逐一处理。而栅格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个栅格的计算并不依赖于其他栅格的计算结果。即各个栅格的计算是相互独立的,而由于CPU的串行性,导致了各个栅格只能顺序处理,降低了处理速度。

  由于GPU下的多个线程都是硬件实现的,各个线程的处理都是并行的,因此将栅格距离的计算分散到GPU端各个线程,必然能够提高其生成速度。为了并行处理栅格化图像,可以采用如下的想法,将每一个栅格点对应于一个线程,此线程计算此栅格到所有的生长目标的距离,取距离的生长目标作为其归属。即采用一个线程用来确定一个空白栅格归属的方法。

  确定方法后,就需要对GPU端内核函数进行设计,由于内核函数是并行处理的执行单元,其设计方式直接决定了GPU端的程序运行效率。因此如何设计良好的内核函数是提高并行速度的关键。本文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内核函数的设计,假设共分配了K个并行处理线程,栅格规模为M×N,设A[i]为第i个线程处理的栅格编号。当K

  由于显卡上的内存是动态随机存储(DRAM),因此有效率的存取方式,是以连续的方式存取。当采用种方式时,看似是一种连续的存取方式,实际上恰好是非连续的,当第i个线程处理第i个栅格时,由于处理需要一定的时间,此时GPU自动将下个一线程i+1需要的内存数据取出给其使用,此时下一个线程的内存数据却是在i+C处,内存变成了间断存取。而在使用第二种方式进行处理时,恰好是一种连续的存取方式,由于第i个线程正在处理第i个栅格数据,此时  GPU为第i+1个线程准备数据,而此时的数据正好为第i+1内存处。满足了内存的连续存取特性。因此本文采用第二种方式,内核函数的设计伪代码如下:


关键词:GPU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上传BOM文件: BOM文件
*公司名:
*联系人:
*手机号码:
QQ:
应用领域:

有效期:
OEM清单文件: OEM清单文件
*公司名:
*联系人:
*手机号码:
QQ:
有效期:

扫码下载APP,
一键连接广大的电子世界。

在线人工客服

买家服务:
卖家服务:

0571-85317607

客服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官方微信号,
第一时间获取资讯。

建议反馈

联系人:

联系方式:

按住滑块,拖拽到最右边
>>
感谢您向阿库提出的宝贵意见,您的参与是维库提升服务的动力!意见一经采纳,将有感恩红包奉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