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性能ADC前端实现整套标准功能的应用设计
出处:电子设计技术 发布于:2020-08-13 13:54:42
ADC需要有充足的信号采集模拟接口,才能获得 性能。传统的通用ADC前端包括多个差分输入通道,数字可编程增益,以及跟踪与保持功能。本设计实例给出了一个完整的高性能、低元件数的全新ADC前端,实现了整套的标准功能(图1)。不过,它还带有飞跨电容差分输入概念,以及早先一个设计实例所描述的发散指数负时间常数(参考文献1)。本设计实例为该电路增加了多工输入以及一个通用的跟踪保持功能。
图1:这款高性能、低元件数的ADC前端实现了标准功能组。
多路器地址与保持模式状态位控制着信号的采集与整形。当保持态为零,多路器地址等于所选的输入通道时,飞跨电容C1连接到正、负差分输入端,用于输入电压的采集。保持态转换为1时将C1与输入端隔离。于是多路器地址为0,保持态返回0,开始对输入电压作负时间常数的指数放大。从这一点,直到再次保持,并且连接的ADC作采样,以及转换输出电压的点,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都是时间的发散指数函数,增益等于2(1+t/10μs)。
图2:只有放大期间时序的分辨率限制着增益设定的 。
这个新电路建立在较早设计的基础上,拥有多台仪器差分输入所需要的特性。另外,电阻匹配问题和运放的CMR(共模抑制)都不会限制电路的 CMR。杂散电容是对CMR的一个影响因素,但可以通过电路的精心布局,尽可能减少这一电容。电路亦有轨至轨的输入,以及几乎无限制的可编程增益。此外,增益设置的分辨率只受放大期间的时序分辨率影响(图2和图3)。此电路亦有±10V的输出幅度,比单片数字可编程增益仪表放大器要高出一至三倍。
图3:这个输入、输出电压增益图给出了跟踪/放大逻辑转换的持续时间。
所选运放的固有噪声与直流 、指数时序生成的 与可重复性、ADC采样分辨率,以及RC时间常数的稳定性等,都是信号处理性能和放大器 的主要限制因素,如其增益设定 、直流误差、噪声以及抖动等。在电路中,1 ns的放大期间时序误差或抖动就相当于0.007%的增益设定误差。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一文详解IIC总线2025/8/7 17:10:39
-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有什么区别2025/8/7 16:54:43
- lc和sc接口哪个更耐用2025/8/5 17:19:22
- RS232与RS485接口的详细区别对比2025/7/31 17:01:52
- lan接口和wan接口有什么区别2025/7/31 16: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