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06年中国IC市场规模4862.5亿元
出处:杨真人 发布于:2007-12-15 13:58:39
中国集成电路市场销售额为4862.5亿元,同比增长27.8%,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增长率的连续三年下降却说明了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已经度过市场初期的高速成长,开始进入平稳增长期。
2、网络通信领域带动整体市场增长
计算机类、消费类、网络通信类三大领域占中国集成电路市场的88.5%,其中计算机类份额仍然,而通信类集成电路则发展快。通信类产品对集成电路的需求主要来自手机和其它通信产品,中国手机、WLANAP、路由器、移动程控交换机、DSL终端和VOIP设备等产品产量增长都超过了40%,下游产品的高增长直接推动了中国通信类集成电路市场实现39.6%的高速增长。计算产品对集成电路的需求主要来自PC、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显示器、键盘及鼠标等产品,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领域集成电路市场的增长。消费类集成电路的需求则主要来自MP3、MP4、DVD播放机、数码相机等新兴数字消费类产品,由于增长率相比整机产量增长有一定下降,因此直接导致消费类集成电路市场的发展速度慢于计算机类和通信类。
3、存储器份额继续扩大
在产品结构方面,存储器的份额继续扩大,不同的是由NANDFlash驱动,而主要由DRAM驱动。由于三星和Hynix等DRAM厂商将部分产能转为生产NANDFlash,加上个人电脑和各种便携产品对DRAM需求的增长,因此在2006年一度造成DRAM供货紧张,价格上涨,2006年中国DRAM市场增长率超过50%,而NANDFlash的全年价格降幅则超过60%。除此之外,得益于手机产量和便携设备产量的大幅增长,ASSPs和模拟产品也在2006年实现了超过30%的增长,CPU虽然也有较快增长,但受AMD和Intel激烈竞争,处理器价格下降迅速的影响,其增长速度低于个人电脑的增长速度。
4、存储器厂商表现出色,Hynix升至第三
与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前10大厂商基本没有出现新面孔,仅有Infinoen被其分拆出的Qimonda取代,然而,市场却发生了较大变化。总体来看,存储器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继续扩大,而且有所上升,Hynix就是2006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的赢家,升至第三,打破了多年不变的中国IC市场前三甲格局,其46.1%的增长得益于DRAM市场的拉动。Intel依然保持,虽然其销售有所下降,但是由于中国PC和笔记本出货量依然较大,因此Intel在中国市场上依然保持增长,但16.2%的份额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Samsung依然位居第二,由于受到2006年NANDFlash价格下滑影响较大,其增长率低于预期,但依然在整体市场增长率之上;AMD在收购了ATI之后上升到第五位,2006年AMD在处理器领域继续吞食Intel市场,在处理器市场上延续了2005年的良好势头,但收购ATI之后要面临整合的局面,ATI之前的业务可能会由于收购受到一定影响。
5、未来5年增速下降,2011年市场规模超过万亿
中国半导体市场将持续增长,但增长率将低于2006年,直接原因就是下游整机产量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其增长率将有所下降,从而直接造成上游芯片市场增长率的下滑。虽然未来几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仍然会有几个明显的增长点,如3G和数字电视等,但这只能带来某些领域内部的产品升级,很难带动下游产品产量的大幅增长,其中,随着中国3G市场启动,将会刺激3G手机的需求量大幅增长,但是3G启动后很难带动手机(包括2G和3G)产量的大幅增长,带来的可能是3G手机比重的增长,因此手机产量增长率很难再出现超过50%的局面。未来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在下游整机产量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其发展速度也必然会有所减缓,这也进一步说明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已经逐渐度过了初期市场导入期和高速成长期,开始进入稳步上升期,其增长速度在未来5年将缓慢接近集成电路市场的增长速度。
总体来看,未来5年,虽然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发展速度将逐渐减缓,但其发展速度仍将高于市场,2007-2011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6%,到2011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954亿元。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五种常用 UPS 电源并机方案大揭秘2025/8/11 15:56:03
- 电源设计故障防护:现代保护 IC 的简单解决方案2025/8/5 16:10:25
- 电源噪声的来源与应对策略2025/8/4 16:31:13
- 直流可编程电源串联或并联连接的优势2025/8/4 16:25:37
- 解析 BUCK 电路:负载电流增大时电感纹波电流的变化2025/7/31 15: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