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存储与传输控制逻辑设计

出处: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 童子权 发布于:2007-09-21 10:17:56


   随着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数据采集和存储技术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遥测遥感等领域。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中,由adc转换后的数据需要存储在存储器中,再进行相应的处理,保证快速准确的数据传输处理是实现高速数据采集的一个关键。由于高速adc的转换率很高,而大容量ram相对adc输出速度较慢,保持高速数据存储过程的可靠性、实时性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对于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大容量高速度数据存储、传输,本文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多片ram实现高速数据的存储和传输的方案,并应用于1gs/s数据采集系统中,实现了以低成本ram完成高速实时数据存储系统的设计。

方案选择


    高速的数据采集速度是保证数据采集的标准,但往往在数据处理时并不需要以同样的速度来进行,否则对硬件的需求太高,成本也较高。这就需要有一个数据缓存单元,将数据有效地存储,再根据系统需求进行数据处理。


   通常构成高速缓存的方案有三种。种是fifo(先进先出)方式。fifo存储器就像数据管道一样,数据从管道的一头流入,从另一头流出,先进入的数据先流出。fifo具有两套数据线而无地址线,可在其一端写操作而在另一端读操作,数据在其中顺序移动,因而能够达到很高的传输速度和效率,且由于省去了地址线而有利于pcb板布线。缺点是只能顺序读写数据,不易灵活控制,而且大容量的高速fifo非常昂贵。


    第二种是双口ram方式。双口ram具有两套独立的数据、地址和控制总线,因而可从两个端口同时读写而互不干扰,并可将采样数据从一个端口写入,而由控制器从另一个端口读出。双口ram也能达到很高的传输速度,并且具有随机存取的优点,缺点是大容量的高速双口ram的价格很昂贵。
   第三种是高速sram切换方式。高速sram只有一套数据、地址和控制总线,可通过三态缓冲门分别接到a/d转换器和控制器上。当a/d采样时,sram由三态门切换到a/d转换器一侧,以使采样数据写入其中。当a/d采样结束后,sram再由三态门切换到控制器一侧进行读写。这种方式的优点是sram可随机存取,同时较大容量的高速sram有现成的产品可供选择。


   从降低成本上考虑,采用第三种方式实现大容量数据存储功能。结合1gs/s数据采集系统的要求,存储深度为4mb。选择issi公司的静态ram,由8片is61lv25616构成4mb测试数据的存储。

  数据存储设计


● 数据流控制


   adc为双通道500ms/s的转换率,8bit的垂直分辨率,转换数据的输出是每通道i、q两个方向上差动输出,在差动时钟500mhz的驱动下,可以实现1gs/s的实时采样率,由adc输出的4路转换数据流输出分别为250ms/s。而is61lv256系列ram的速度级别为10ns或12ns,这样数据必须经过fpga进行缓存以后,才可以再次存入ram。


   is61lv25616系列ram芯片有16位数据线,18位地址宽度,同时还包括数据读rd、写wr及片选cs等控制信号。将8片ram并行连接到fpga上,组成数据采集的存储单元。


   将从adc输出ai[8...0]、aq[8...0]、bi[8...0]、bq[8...0],每路信号都为lvds输出,共32位为一组转换数据data[31...0],速率为250ms/s,要将这个速度在fpga内部降至ram可接受的范围。选用cycloneii系列fpga,其内部时钟可工作在402.5mhz,支持单端和高速差动标准i/o接口,对于250ms/s的数据流完全可以接收。利用fpga内部的d触发器作为缓冲,经过4级缓冲之后分别得到dbo[127...0],这样数据速度降为62.5ms/s。经过缓冲后的数据已经在选用的ram接受速度级别内,将得到128位的数据作为8片ram的数据线,完成了数据流的控制。

● 地址发生器设计

  每次读写数据时,必须提供数据的存储位置,以读写信号作为时钟计数信号,顺序产生地址信号,其中nwe是ram的写数据信号,noe是读数据信号,二者都是低电平有效,选择ab[17...0]作为ram组的地址信号。cnten是地址计数器的使能信号,由读取/写入数据的深度决定,当未完成读取/写入的数据时,cnten=0,此时允许读/写操作继续执行;当读/写操作完成时,相应的地址信号将cnten设置为1,则停止地址计数。

● 读写数据的设计


在设计好采集数据的地址发生单元后,接下来就是配合时序进行读写操作。

   对于单片ram的操作比较简单,但是要将数据顺序写入8片ram中,就要求对上一片ram写操作完成后,系统能够设置下一个待操作的ram有效,128位数据线分别对应8片ram的数据线,由于地址线和读写使能线公用,则需要分别设置每个ram的片选,以区别当前操作是针对哪一个ram。片选信号可以由译码器产生。读操作时设置相应ram的片选有效,即可读出存储的数据,而进行写操作时,则可以设置所有的ram片选有效,将采集到的数据同时并行的写入8片ram中。根据这些描述,片选信号的设计如图5所示。niomd为操作的状态信号,说明当前的操作是读状态或是写状态,读数据情况下设置为1,片选信号分别有效,写数据情况下设置为0,所有ram均处于片选有效状态下,可以同时写入数据。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配合系统的需求,一般的,读取数据的速度相对于写数据来说还是要快一些的。

仿真验证

    将上述设计方案整合后,配合其他控制信号的设计,就完成了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存储功能的设计。在quartusii软件中对上述设计进行波形仿真,可以看到设置set值及相应的状态控制信号,则在vdb端就可以按照cs指示的相应的ram芯片中顺序读出预先存入的数据。按照图中所示的状态寄存器设置,读取深度设置寄存器设置为值set[4...1]=000,即只读每片ram的存储数据,则地址发生器的值为8,从图中可以看到当地址发生器输出值增加到8时,we跳变为高电平,ram的读使能无效。由于ab[3]=1,使得cnten=1,地址发生器的计数时钟使能无效,计数器停止计数,完成一轮数据的读取操作。

    当前数据线上的数据串db=0010,0011,1010,1110,1101,0011,1001,0111,片选信号cs低电平有效,当cs=11011111时,即选中按顺序由低位到高位计算的第6片ram,此时对应的在vdb上读出的数据应该为db的第6个数据值,即为1010。
结语

  fpga的内部资源,设计灵活的逻辑控制,完成高速大容量数据采集的存储和传输设计,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案可以在选用低成本、操作简单的静态ram组的情况下,实现实时大容量数据存储需求的一种设计方法,并在eda软件中进行了仿真验证,成功地应用在1gs/s数据采集模块中。
 



  
关键词: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存储与传输控制逻辑设计IS61LV25616IS61LV256FIFO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OEM清单文件: OEM清单文件
*公司名:
*联系人:
*手机号码:
QQ:
有效期:

扫码下载APP,
一键连接广大的电子世界。

在线人工客服

买家服务:
卖家服务:
技术客服:

0571-85317607

网站技术支持

13606545031

客服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官方微信号,
第一时间获取资讯。

建议反馈

联系人:

联系方式:

按住滑块,拖拽到最右边
>>
感谢您向阿库提出的宝贵意见,您的参与是维库提升服务的动力!意见一经采纳,将有感恩红包奉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