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无线通信、雷达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信号发生器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攀升。频谱纯度作为衡量信号发生器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其优劣直接关乎测量的准确性和测试结果的可靠性。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信号发生器频谱纯度的定义、组成,以及它在不同领域的重要影响。
频谱纯度主要体现为信号的频率稳定性,具体表现为标准信号中不存在或不需要的频率成分或噪声。它包含长期稳定性(频率漂移)和短期稳定性两个方面。
- 长期稳定性(频率漂移):通常指信号在几分钟、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内的频率变化。这种长期的频率漂移可能会对一些需要长时间稳定信号的应用产生影响,例如在一些高精度的通信系统中,长期的频率漂移可能会导致信号的失真和误码率的增加。
- 短期稳定性:指频率在 1 秒内的变化,主要由随机信号(如热噪声、散粒噪声和 1/f 闪烁噪声等)引起。这些短期波动会对信号的相位和幅度造成影响,进而对测量结果产生显著干扰。在高速数据传输等对信号稳定性要求极高的应用中,短期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频谱纯度由单边带相位噪声、杂散和剩余调频等多个关键因素共同决定。
- 单边带(SSB)相位噪声:相位噪声是衡量短期稳定性的主要指标,通常以 1 Hz 带宽下相对于载波的单边带相位噪声(以 dBc 表示)来描述。在高精度测试中,相位噪声会直接影响信号质量。例如,在一些精密的雷达系统中,相位噪声可能会导致目标回波信号的模糊,从而影响雷达对目标的探测和识别能力。

- 杂散(Spurious):杂散是指信号发生器中因混频或分频产生的非随机信号,通常是载波的谐波或次谐波。高幅度的杂散信号会对测试信号产生干扰,降低测量精度。在通信系统的测试中,杂散信号可能会干扰相邻信道的信号,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 剩余调频(Residual FM):指在所有调制功能关闭时,信号发生器本身固有的角度调制或频率调制。剩余调频通常包括相位噪声和杂散信号的影响。在一些对频率精度要求极高的应用中,剩余调频可能会导致信号的频率偏差,从而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 无线通信领域:随着无线通信频谱资源的日益紧张,信道间隔越来越窄,对信号发生器的频谱纯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频谱纯度较差的信号发生器可能在测试中引入额外噪声,影响接收机性能评估。在选择性测试中,频谱纯度不佳会导致干扰信号进入目标信号的通道,从而误导测量结果。

- 本振替代应用领域:信号发生器经常被用作系统、部件(如混频器)的本地振荡器(LO),其频谱纯度对整个测试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本振的相位噪声会直接转换为混频产物,如果目标信号较弱,相位噪声可能完全掩盖该信号,导致目标信号无法恢复。本振中的杂散信号会导致不必要的相位变化,甚至产生互调产物,在高选择性和宽动态范围的接收机中,这种影响尤为明显。在信号间隔较小的情况下,剩余调频会直接加到混频器输出上,进一步影响信号质量。
- 雷达系统领域:雷达系统对信号发生器的频谱纯度要求极高,它直接影响着目标分辨率和噪声叠加问题。高频谱纯度有助于提高雷达目标的分辨率,在探测低速运动目标(如地面车辆)时,信号中的相位噪声可能掩盖小的多普勒频移信号,导致目标检测失败。本振的相位噪声会叠加到雷达回波信号上,影响对低信噪比目标的检测。

信号发生器的频谱纯度对于在各种应用中进行测量至关重要。选择具有高频谱纯度的信号发生器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反映被测设备的性能,而非信号发生器本身的影响。在选择信号发生器时,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 SSB 相位噪声性能:对于需要高精度测量的场景,应选择 SSB 相位噪声较低的设备。较低的相位噪声可以保证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测量的精度。
- 杂散抑制:杂散抑制能力越强,信号发生器对测试环境的影响越小。强大的杂散抑制能力可以有效减少杂散信号对测试信号的干扰,提高测量的可靠性。
- 长期和短期稳定性:根据应用场景,选择长期和短期稳定性均能满足要求的设备。不同的应用对信号的长期和短期稳定性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